缩略图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结局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6.7%),产时出血量和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能显著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陪伴分娩;助产;分娩结局;产程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和三胎政策的全面实施,产科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母婴安全的重要问题[1]。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剖宫产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还可能带来更多的围产期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结局已成为当前产科工作的重点[2]。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娩方式,强调以产妇为中心,通过助产士的专业陪伴和个性化护理,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分娩支持。国外研究显示,这种模式可有效降低产科干预率,提高母婴安全性[3]。我国在推广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过程中,通过细化服务内容、规范操作流程,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探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8例产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27.5±3.2)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8例。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8.1±3.4)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分娩护理,包括入院评估、分娩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助产士每2小时进行1次常规查房,按需提供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责任助产士从产妇入院开始提供一对一的持续护理,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入院后首先进行全面评估。

潜伏期阶段,注重产妇身心舒适。密切观察宫缩情况,每30分钟记录1次宫缩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指导产妇采用合适的体位,如左侧卧位、坐位、站立位或使用分娩球,帮助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活跃期阶段,加强专业护理干预。每15-20分钟进行1次宫缩和胎心监测,密切关注产程进展。指导产妇根据宫缩强度调整活动方式和体位,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强化呼吸训练,在宫缩高峰期使用快速胸式呼吸,间歇期采用慢速腹式呼吸。通过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引导想象等方式帮助产妇应对疼痛。

第二产程时,指导正确的用力技巧。详细讲解屏气用力的时机和方法,即在宫缩最强时深吸一口气后屏气用力,每次持续10-15秒,每次宫缩完成2-3次用力。密切观察胎头下降情况,协助产妇调整体位,最大限度发挥产力作用。实施会阴保护,在胎头娩出时采用"左手C形保护、右手控制胎头"的手法,预防会阴撕裂。全程关注胎心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在分娩过程中,责任助产士始终保持警惕,准确评估产程进展,预防产程延长。密切关注产妇精神状态和体力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于疲惫的产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体力评估,必要时请产科医生会诊。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包括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会阴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的观察组在分娩结局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产时出血量(215.3±45.6ml)和第一产程时间(8.2±1.5h)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86.7±52.3ml和11.5±2.1h);新生儿结局同样表现较好,Apgar评分≥8分的比例达95.8%,高于对照组的83.3%。这些数据充分证实了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模式对改善分娩结局的积极作用。

深入分析这一护理模式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对一的专业陪伴极大地改善了产妇的心理状态。研究表明,分娩焦虑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延长产程[4]。全程陪伴模式通过持续的心理支持和专业指导,有效缓解了产妇的恐惧和焦虑,优化了产程进展。规范化的产程管理在预防分娩并发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宫缩强度、频率的精确把握,合理指导体位变换和活动,既促进了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又避免了产妇过早耗竭。多样化的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如呼吸放松、按摩、体位变换等,不仅有效缓解了疼痛,还避免了药物镇痛对产程的不利影响。同时,持续的专业评估和监护,使产科并发症得到及时预防和处理,显著降低了产时出血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产妇的主动参与度。通过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帮助产妇理解分娩过程,增强其对分娩的信心和控制感。研究显示,产妇的主动参与和配合是影响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5]。观察组较高的自然分娩率和较短的产程时间,正是产妇积极配合的直接体现。

对于临床实践,本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应充分重视助产士在自然分娩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其次,要建立规范的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流程,确保护理措施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再次,要加强产科团队协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为安全分娩提供保障。

综上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能显著改善产妇分娩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龚珂,张灵敏.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10):135-137.

[2]邵丽,吕娜,许夏.全程陪伴式导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包头医学,2021,45(03):51-53.

[3]臧艳.一对一全程陪伴式分娩护理对初产妇围产期焦虑、分娩控制感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3):95-97.

[4]冯绍先.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护理对初产妇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6):123+125.

[5]刘文萍.全程陪伴分娩助产的效果及产后出血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