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文与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对初中学生综合素养影响的研究

作者

刘衡 杨淑雯

微山县昭阳街道第一中学 277600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语文与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对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通过对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并以《观沧海》、《记承天寺夜游》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语文与历史跨学科教学中实施这些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初中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历史;跨学科整合;初中学生;综合素养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跨学科整合教学逐渐成为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与历史作为两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分科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探索语文与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跨学科整合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壁垒,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补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跨学科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支持跨学科整合教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合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1】。

二、基于跨学科整合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意义

基于跨学科整合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跨学科整合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内容,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其次,跨学科整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跨学科整合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跨学科整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语文与历史跨学科教学培养中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

(一)历史背景融入文学解读,培养文化素养

将历史背景融入文学解读,是语文与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通过将历史背景与文学作品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这种策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对历史和文化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观沧海》为例,《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著名诗作,诗中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诗人的豪情壮志,教师可以结合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教师可以讲述曹操统一北方的历程,以及他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坚定和果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阔意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还能够对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历史事件对比文学描写,提升历史意识

通过对比历史事件和文学描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同时提升他们的历史意识。文学作品往往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和渲染,而历史事件本身则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通过将两者进行对比,学生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历史的痕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2】。同时,这种策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散文,文中描写了苏轼在承天寺夜游时的所见所感,教师可以结合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并对比文中所描写的景象与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例如,教师可以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历史事件,以及他在黄州期间的创作和生活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对比文中所描写的承天寺夜游景象与当时黄州的实际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历史意识,还能够对苏轼的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历史情境模拟文学创作,锻炼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情境模拟文学创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事件作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这个背景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文学技巧来构思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还能够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这是杜甫的一首著名诗作,诗中描绘了杜甫在战乱时期艰难困苦的生活,教师可以结合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设定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这个背景进行文学创作。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战乱中的生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文学技巧来构思和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还能够加深对唐朝安史之乱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这种策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与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对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教师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铭生.探寻中华文化认同:初中历史与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研究[J].试题与研究, 2024(22).

[2]王玉铮,李琰.初中历史,语文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实践与思考——以"中华英雄谱"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