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谱写共读“三部曲”,奏响书香乐章

作者

韦金连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中心学校

摘要:本文以《青铜葵花》为例,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新课标的阅读目标,分析师生如何在课堂中谱写共读三部曲奏响书香乐章。首先介绍了新课标阅读目标的特点和意义,接着针对《青铜葵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阅读此书来实现新课标阅读目标。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并提出了对小学阅读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目标,阅读指导,《青铜葵花》,小学语文

1引言

纵观一些经典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笔者发现有一共同点: 一堂课中的精彩之处出现频率最高的瞬间,大多是在抓住阅读材料的两点在与学生同频欣赏语文文学的时候[1]。一时间基础的“语文教育”竟然成了小学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正因如此笔者在近期阅读教学实践中计划开展师生共同阅读的活动。在此之前,我将结合之前实践中的点滴之感抛砖引玉。什么是阅读教学中的语文教育?可以称其为阅读教学的姊妹!语文教育以前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处在无意识之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4]。通常教师们通过阅读教学来开展语文教育,即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3]。

现如今小学语文部编版新课标阅读目标是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能力和积累个人文化素养[3]。而《青铜葵花》作为一部众所周知广大师生们耳熟能详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具有深刻的内涵主题和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中也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18]。因此,本文将着重从该篇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展开设计与小学生共读共品《青铜葵花》的课程指导,以此来期待可以帮助到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的内在文学素养,并实现新课标阅读目标,激发学生们的自主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共读文章的意义

小学语文部编版新课标阅读目标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关于阅读的理解能力,发展全面的文字素养,增进文字素质[15][8]。众所周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占比极为重要,关系着学生从小的文学理解能力和个人文化素养的积累,其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要作用[13]:

(一)、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把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念,理解文字的权威性,更好地使用文字进行表达、思考和沟通;

(二)、阅读可以让小学生了解汉字源流及书写规则,掌握汉字基本笔画,掌握一定的汉字结构,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三)、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汉字书写形式,了解汉字的音、形、字素及词语搭配,加深对汉字及其书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及文字素养。

因此,师生共读是对小学语文部编版新课标阅读目标的一次实践,从而让小学生们在阅读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增进文字素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积累文化底蕴,奏响书香乐章。

3《青铜葵花》阅读指导

笔者在初次阅读故事书《青铜葵花》时,越来越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被作者带领着一步步地走进了形象生动有趣的一个文学殿堂,可想而知这篇作品会成为让小学生们体会到阅读文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们从小对阅读的兴趣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12]。同样的现在的教师要为祖国的下一代开启进入文学殿堂的大门,而阅读就是这场文学之旅的必备技能。师生共同追求书香之旅,构建一个更加书香的校园氛围,这是一场谱写共读“三部曲”,奏响书香乐章的伟大事业。

3.1认识作者及作品

3.1.1作者简介

曹文轩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学者曾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和汉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其作品《青铜葵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以小镇青年大龙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摆脱贫困的过程中经历的艰辛和成长[2]。

无论这个时代变迁与否在曹文轩的眼中,人的一生中必然会遭遇到“苦难”。皆因为人类是成长于苦难的环境中的,一切的存在都是快乐和艰辛的共同体。因此人应该在快乐时沉浸与快乐中,在苦难时用一颗乐观关爱之心、用一种坚韧之态来勇敢地迎接并战胜苦难[18]。由此升华其灵魂,让精神变得更加的美好且强大,这种思想观念正体现在哑巴青铜最后叫出了“葵花”,而葵花回归了城市[2]。

3.1.2艺术特色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14]。它所描绘的主题,包括贫穷、歧视、努力等,深刻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12]。同时,本书在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色。本小结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现等方面,探讨《青铜葵花》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

《青铜葵花》的叙事结构采用了回忆录的形式,即故事开始时,主人公大龙已经成年,回忆起他小时候的经历[16]。这种结构不仅充满了怀旧情感,还让故事的情节更加丰富多样。我们的主人公大龙,他的父母是农民,家境贫困。在这个类似的经历中,大龙用一种自己的方式,去突破阶层的限制,并在表现自己的同时,缓和了大家的反感情绪[19]。

二、生动的人物形象

《青铜葵花》中的人物形象十分典型且鲜明,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美好的品质[16]。例如,大龙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少年,他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表现出色,而他的父母则是勤劳诚实的农民,他们辛勤劳作,为家庭付出了一切[16]。另外,大龙的朋友小智是一个勇敢有爱心的孩子,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坚定不移。这些生动而充满情感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容易地自然地融入于故事情节之中。

三、精彩的语言表现

《青铜葵花》的语言表现生动精彩,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在表现大龙与家人的亲情时,作者努力将人物内在的感情转化为生动的文字形式,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温暖和真实性[22]。在表现大龙与小智之间的友情时,作者也充分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战友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友情力量,同时也营造了故事的主旋律。在描写大龙在坚韧的努力时,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的努力和成果表现得十分鼓舞人心[2]。

综上所述,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成长和励志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它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语言表现,展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表现出了作者对生命和爱的敬重和呼吁。这部小说不仅为儿童读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阅读材料,而且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鼓舞[14]。

3.2指导目标

该小说以图画开始,以图画结束,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14]。在整个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苦难作为小说的基本调子贯穿始终。作者用美、诗意来展苦难,在语言文字上,叙事情节上,文章的结构安排上都存在着苦难、美、诗意三者结合的表现,让读者在思想和精神上产生共鸣[12]。

通过指导《青铜葵花》的阅读课程,笔者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体会,实现到如下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美德及中华文化的精髓。

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包括贫穷、歧视等。

3)掌握基本的文学阅读技巧,如词汇解析、理解句子结构等等。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3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进行一篇阅读指导会用到以下四种教学方式:

1)老师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主题。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重要问题和主题。

3)学生报告:可让学生自己选择某个主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发表报告,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

4)文学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而笔者在本章节会在上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践经验,进行如下的共读“三部曲”,以期待更贴切的引导学生探寻阅读作品本质,破解阅读理解难题,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3.3.1【第一部曲】探究本质,醒目文化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了解到该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11]。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探究其文化背景、从故事人物中发掘人物的品德内涵、揣摩作者的写作用词技巧等等[10]。

例如《青铜葵花》中其作者所述的梦想、努力、友情等主题也同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体现之一,这样了解文化背景与内涵的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22]。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文化魅力,也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0]。

3.3.2【第二部曲】慷慨激昂,破解阅读难题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生疏词语、疑惑的句子等等,在这种时候,教师就需要适时的在共读中帮助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而破解一系列的阅读难题[17]。

比方说教师可以在进行解读的同时向外引申出相近的或更具象化的词汇引导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一些新的词汇、能够举一反三的理解句子结构等等,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到文学的优雅[21]。

例如在进行《青铜葵花》阅读时,小学生们可能会遇到“意兴阑珊”、“兀兀然”这些生疏的词语,那么在教师与之共读时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包括但不限于进行一些肢体化表情化的夸张演绎,甚至可以邀请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猜测并演绎这些词汇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表情与反应,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阅读更有热情[15]。

3.3.3【第三部曲】艺术审美,培养阅读习惯

在共读《青铜葵花》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书籍背后的人和事,了解到一些事件的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们探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意识[11]。学生就会更理解作者如何以情感和艺术的方式,传递出深刻的内涵和人性味道。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改作者的其它代表作,比如《草房子》、《米粒儿》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课外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探究和阅读的热情[13]。

3.4.课前准备与课程设计

3.4.1课前准备

老师需要认真地研读作品的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情节,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需要提前阅读好作品,并思考一些问题和主题,以便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8]。

3.4.2课程设计

针对《青铜葵花》的阅读指导课,笔者设计了如下四小节课的节奏来进行分解阅读

第一小节课:老师介绍《青铜葵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展开初次跟读阅读。

第二小节课:学生分组讨论《青铜葵花》中主要的教育主题和社会问题,如努力、友情、贫穷、歧视等等,并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得出总结。

第三小节课:学生报告自己的阅读心得,或者就某个特定主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发表总结报告,进行对比与探讨,教师引导其探究背后的故事与原由。

第四小节课:阅读活动,让学生制作《青铜葵花》读书笔记、描绘主人公形象、进行情景演绎等等,加强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4总结

《青铜葵花》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通过主人公大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拼搏,才能摆脱困境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互动。在共读“三部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化元素,如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造更加丰富的视野,还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表达的观点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思想,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自助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永飞.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5.

[2]曹文轩. 青铜葵花[M]. 北京市:北京儿童出版社,2005.

[3]江定魁. 新课标阅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现代教育论坛,2018(3):49-52。

[4]姚荣芳.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 儿童文学研究,2019(2):120-125。

[5]华应龙. 从“融错”到“化错”[J]. 小学教学设计,2017(Z2)

[6]梁燕. 关注课堂生成 让学习“真发生”[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2019(Z1)

[7]范韦莉. 基于学生立场让学习真发生[J].小学教学研究, 2018 (29).

[8]田新民.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培养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94-98。

[9]朱建平. 阅读能力与心理健康[J]. 教育论坛,2018(6):92-95。

[10]楼晓晖. 从阅读到写作: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探索[J]. 教育科学研究,2019(2):78-81。

[11]张丽秋. 儿童文学阅读与情感教育[J]. 小学语文教育,2018(5):43-46。

[12]方佳. 《青铜葵花》中的主题探析[J]. 儿童文学研究,2017(3):80-84。

[13]梅芳芳.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阅读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12-116。

[14]李飞燕. 从《青铜葵花》看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J]. 现代教育论坛,2017(4):115-118。

[15]刘继文、李智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育[J]. 教育研究,2019(8):62-66。

[16]吴燕丽. 《青铜葵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17(5):125-128。

[17]陈伯朝.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内在逻辑与措施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5):96-100。

[18]赵飞雁. 从意识形态分析《青铜葵花》[J]. 西部教育(教育科学),2017(3):57-61。

[19]王肖玲. 《青铜葵花》中的乡村文化特色[J]. 教育发展研究,2018(6):80-83。

[20]陈雪.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实施与思考[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7(6):67-70。

[21]刘灿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探析[J]. 教育视野,2019(3):58-60。

[22]吴霞. 《青铜葵花》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J]. 简阳师专学报,2017(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