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实现汽车机械的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

作者

崔胜

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410699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智能化与电子化的定义、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对汽车性能提升和安全性增强的重要影响。介绍了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提出了制定合理技术发展规划、加强跨学科技术合作与研发以及推动智能化与电子化技术标准化和普及化等实现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汽车机械;智能化;电子化;技术升级

0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不断发展,智能机械制造设计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步凸显出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安全性、环保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与电子化作为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背景、意义、关键技术和实施策略,为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1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背景与意义

1.1智能化与电子化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等,使汽车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实现更加高效、安全和舒适的运行。电子化则是指将传统的机械系统逐步替换为电子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汽车的各个部件进行精确控制,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化与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未来的汽车将更加智能、互联和自动化,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车辆与环境的互动等功能。同时,电子化技术将不断深入到汽车的各个领域,如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等,使汽车的性能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1.2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智能化与电子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油利用率,从而提升汽车的动力性能。例如,采用电子节气门控制技术,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和发动机的运行状态,精确控制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和动力输出。同时,智能化的混合动力系统和电动驱动系统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利用,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通过电子控制的底盘系统,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自适应悬挂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自动调整悬挂刚度、阻尼和转向助力等参数,提高汽车的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此外,智能化的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泊车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可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智能化与电子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汽车能源消耗的精确管理,优化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降低尾气排放。例如,采用智能启停系统可以在车辆停止时自动关闭发动机,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2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关键技术

2.1传感器技术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

传感器是汽车智能化与电子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实时感知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信息,为汽车的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在汽车机械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1)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部件的温度,保证其正常工作(2)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机燃油压力、制动系统压力、轮胎气压等参数,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3)位置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机活塞位置、节气门位置、转向角度等参数,实现精确控制。(4)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轮转速等参数,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提供控制信号。(5)加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为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提供触发信号。

2.2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控制系统是汽车智能化与电子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汽车各个部件的精确控制。在汽车机械中,常用的控制系统包括:(1)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机、气门正时等参数,实现发动机的高效运行。(2)变速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时机、换挡逻辑等参数,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3)底盘控制系统:包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自适应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用于控制车辆的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2.3通信技术在汽车电子化中的作用

通信技术是实现汽车智能化与电子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它可以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提供基础。在汽车电子化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1)车载通信系统:包括蓝牙、Wi-Fi、4G/5G等通信技术,用于实现车辆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连接,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娱乐、导航、信息服务等功能。(2)车联网技术:通过车辆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车辆与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设施、其他车辆等的信息交互,为智能交通管理和自动驾驶提供支持。

3实现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策略

3.1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规划

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确定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技术路线图,明确各个阶段的技术发展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升级工作有序进行。最后,要建立健全的技术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对升级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技术发展规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2加强跨学科技术合作与研发

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因此,需要加强跨学科技术合作与研发,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一方面,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的水平。

3.3推动智能化与电子化技术的标准化和普及化

智能化与电子化技术的标准化和普及化是实现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确保不同厂家的产品能够相互兼容和协同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智能化与电子化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这些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化与电子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推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升级。

4结论

汽车机械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为汽车带来更加卓越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环保性。通过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规划、加强跨学科技术合作与研发、推动技术标准化和普及化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实现汽车机械的智能化与电子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傅宝根.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策略[J].汽车维修技师,2024,(20):118-119.

[2]李太宗,王建,杜凯奇,王晓伟.面向汽车行业的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J].汽车知识,2024,24(04):7-9.

[3]张享.汽车人机交互类附件智能化研究[J].汽车文摘,2021,(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