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高国全
西安市 第一实验学校
引言
项目式学习的载体为项目,重点是项目任务的完成,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发展。项目式学习开展期间,评价如果恰当地开展,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信息、结果性信息精准地把握,进而对学生学习表现全面的评估,引导学生将自我更好地表现出来。表现性评价应用到项目式学习中后,以真实的项目情境为依托,通过评价工具评估学生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有表现,再精准的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习效果不断提高。
一、项目式学习中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
(一)评价目标共同指向核心素养
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期望获得的学习成果即为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要求,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应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下探究,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因此,从学习成果看,目标相对应的存在情境性与复杂性。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学生核心素养检测时,表现性评价更适合,更能对该目标的实现发挥促进作用,这一致于项目式学习的目标。
(二)要求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
表现性评价强调,设计任务过程中,要贴近于现实生活,增强真实性,而输出任务时,表现性产品要以一定的形式建构出来,此过程具备挑战性。项目式学习开展时,以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的来源,项目任务设计的目的是将驱动性问题答案探索出来,这使得项目任务具备一定挑战性,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者需收集相关的资料,或与他人合作,形成作品后再评价[1]。由此看来,项目式学习真实地反映了表现性评价任务。
(三)要求制定有一定层次感的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做出分析,是一种描述性评分量表。由于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因素各不相同,学生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为能准确、科学地实施评价,在评价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先设计具备层次性的评分规则,同时详细描述每个层次,并将各层表现样例给出,便于教师落实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同样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清晰的、有层次感地描述评分规则,确保他评与自评能顺利开展。
二、项目式学习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策略
(一)评价目标兼具共性与个性
基于表现性评价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的设计要同步进行,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共性,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发展综合能力,包含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表现性评价目标设计过程中,可采取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如学科精神、实践创新等;二级指标为能够测量的行为表现,包含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意识、实际运用能力等;三级指标则是各个行为表现的具体观测点,如问题解决能力指标,解决问题数量、解决问题方案、方案优劣均属于三级指标[2]。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故设计表现性评价目标时,还要兼顾个性,以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设计分层次的目标,包含基础层、进阶层和挑战层,每个层次下再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学生可自由选择,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勇敢挑战更高的层次。
(二)评价内容过程与结果并重
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在某个特定阶段提升学生素养,而是每个环节都贯穿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开展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习成果,要同等重视整个学习过程。设计时,先将学习任务细致的解构,将其中表现性任务提取出来,再进行评价量规的制定。教学实践中,从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始,到最终的反思迁移,始终都要开展评价活动,根据每个活动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内容,实现全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的表现,让学生有效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性的改正与优化,利于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三)评价主体个人与团队共生
无论教学方式或课程如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始终不变。表现性评价设计过程中,评价主体既包含学生个体,又包含学生组成的团队,应将个人表现联系起团队表现。项目式学习开展时,教师先利用驱动性的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内容,这些任务既要有个人任务,又要有团队任务,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学生完成各任务期间,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及团队评价积极开展,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此外,在个人评价里,可设置一些简单的选择、填空等纸笔测试,便于教师快速的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
(四)评价形式线上与线下融合
评价形式如果较为单一,容易形成片面化的评价结果。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设计表现性评价时,除线下的课堂评价方式外,还可充分利用智能软件、大数据技术等,融入线上评价方式,实现全面的、综合的评价。网络平台面向同学、家长等多个群体,可让学生获得更加广泛的评价,也能获得更加丰富与真实的反馈,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中开发多元化评价方式,如网络投票,提升评价的客观性。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将表现性评价应用到项目式学习中,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教师设计表现性评价时,评价目标既要关注共性的核心素养目标,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评价内容应结果与过程并重,以能将学生学习表现真实的反映出来,且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还要纳入学生及学生团体,并探索线下、线上相融合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谢钦南,章勤琼,谭莉.项目式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量规及其应用[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4,(11):51-55.
[2]虞佳怡.在项目式学习中实行表现性评价[J].小学科学,2024,(0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