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实施研究
李学年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中心小学
摘要:安全是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体育课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小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安心地学习与生活,学生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帮助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责任感等。
一、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内涵分析
(一)凸显生命观点
小学体育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到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担当,学生有必要了解运动安全的必要知识,并通过在体育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能动性,以提高体育课堂的生命安全保障。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安全教育时,应该从生命的观点出发,强调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如摔倒时的自我保护、避免运动伤害等,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二)渗透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小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运动安全知识,避免在体育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例如,在跑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跌倒或拉伤肌肉;在打篮球时要避免与他人发生碰撞,避免受伤;注意运动器材的安全,确保器材完好无损、无故障,在使用器材前应该检查器材,确保安全后再使用;应该遵守体育运动的规则,避免违规行为导致意外伤害等。例如,在踢足球时不要用手触球,避免受伤;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能够正确应对,冷静处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是学生在体育课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做好热身和拉伸运动,注意个人身体状况,学会正确处理突发情况,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确保运动的安全和健康。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应该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因不正确的姿势或技巧导致受伤。例如,在跑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跌倒或拉伤肌肉;在打篮球时要学会正确的防守和进攻技巧,避免与他人发生碰撞导致受伤;热身和拉伸运动可以帮助学生预热肌肉,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等。
二、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确保教学场地的安全性,有效规避运动风险
学校应该定期对体育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无破损等。对于发现的隐患要及时修复,确保场地的安全。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运动场地,应该严格遵守使用规定[1]。例如,足球场地的使用应该避免重压和锐利物品的划伤;游泳池的水质应该定期检测和更换,确保符合卫生标准等。在运动场地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和应对。标识应该醒目、易懂,并且根据场地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标识内容。根据运动场地的特点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例如,在篮球架下设置防护垫、在游泳池边设置救生器材等,以确保学生在运动时的安全。总之,要确保教学场地的安全性,有效规避运动风险,需要学校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等。
(二)培养学生运动安全意识,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加强体育课堂纪律教育,强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意识,包括引导学生按照运动规则和要求进行活动、遵守教师的指导,上课穿着运动服装、不携带小刀等尖锐物品、不留长指甲,不打闹、不起哄,不做危险动作等。对于具有特殊体质的学生,如有心脏病、哮喘等疾病的学生,要提前了解其身体状况,并在活动中做出相应的安排和照顾。如在运动过程中学生有身体不适或突发状况,同学之间要及时告知任课老师,做好妥善处理[2]。消除学生运动恐惧心理,提高教学效果。有些体育项目动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些学生在学练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如长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单双杠、跳山羊、跳高等,学生一看到就害怕,有部分学生看到一些安全事故发生或者运动后表情痛苦等,产生情绪低落、胆怯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鼓励,有针对性沟通,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也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愉快地体验到运动的愉快,树立信心。
(三)体育教师需全程关注,确保学生安全运动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学生运动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做好学生运动前充分的准备活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状况,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体育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要根据本堂课所教内容进行设计,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进行一定的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大家比较常用的所谓“徒手操”,主要是活动四肢关节,如肩、颈部绕环、扩胸运动、转体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手腕脚踝绕环等。专项准备活动要根据本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如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武术(五步拳),专项准备活动要进行柔韧性素质的练习,俯身压腿、坐位体前屈压腿、冲拳练习、推掌练习、手型变换练习、正踢腿、弹踢冲拳等动作的练习。在特殊运动项目或难度动作中,教师要示范正确的动作做法,详细讲解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不会因不正确的运动而受伤。
结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增进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养成他们应对潜在危险的技能、习惯和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韩石. 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内涵及实施路径的研究[J]. 田径, 2023, (12): 60-61.
[2]唐晓祥.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 学苑教育, 2022, (27): 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