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文育德,以德育心

作者

唐艳

营山县黄渡完全小学校

摘要: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通过课文内容的解读和欣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内涵,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教学,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道德情操

一、引言

“蒙以养正,圣功也。”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探索小学语文中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如爱国故事、传统美德等,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其次,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可通过生动的文字和故事,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再者,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活动,能让学生在感悟和表达中深化对道德的理解。例如,学习英雄事迹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勇敢品质。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为例

(一)文以载道:深挖教材,巧妙融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将其融入教学中。

1.爱国主义情怀

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中,通过讲述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节亲自植树的故事,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祖国绿化事业的关心和重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植树节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植树造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精神。

2.传统美德教育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雷锋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此外,教材中的《中国美食》一课,介绍了各种中国传统美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良好品德养成

《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通过小虫子的视角,展现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小虫子的乐观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小马过河》一文中,小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最终成功过河。这个故事可以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敢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二)润物无声: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小马、老马、老牛和松鼠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可以播放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邓小平爷爷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通过故事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知行合一:拓展实践,深化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通过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1.课外阅读

推荐一些优秀的德育书籍,如《爱的教育》,书中通过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展现了爱与善良的力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性的美好。还有《小王子》,以纯真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考友谊、责任等道德价值。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动与思考,进一步深化德育效果。在交流中,学生们互相启发,共同成长,更好地理解道德的内涵。

2.主题活动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雷锋精神。又如,在学习《中国美食》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美食文化节”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社会实践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让学生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聊天解闷,培养学生的尊老敬老品德;走进孤儿院,与那里的孩子互动交流、分享礼物,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关心他人,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正能量。

(四)德艺双馨:提升素养,引领教学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要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创设情境、拓展实践活动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等途径,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文育德,以德育心,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东.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 文渊(中学版),2021(8):1166-1167.

[2]刘兰兰. 论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5):89.

[3]李朱依苓. 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教学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1(75):22-24.

作者姓名:唐艳    籍贯:汉

民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