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三化”策略引领识字教学

作者

冼卉

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 510140

摘要: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的《小书包》一课为例,深入分析了集中识字课例中“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策略的体现,阐述其在提高学生识字兴趣与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并探讨了其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识字教学、 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

一、引言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识字教学在此阶段意义非凡。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的《小书包》一课充满童趣且贴近生活,适合采用“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以《小书包》的集中识字课例教学和作业设计为切入点,从这三个方面深入剖析。

二、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小书包》课文围绕学生日常使用的书包展开,其中生字与书包里的文具相关。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能使学生迅速构建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书”字时,可让学生拿出书包里的书,直观感受实体与汉字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以书包为载体,将学习用品环环相扣,既符合低年级知识源于生活的教学特点,又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学习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魅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教“书”字时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上书堆和书梯的图片,引导说出相同之处,再口诀记忆:“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这有助于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落实课标中形象思维培养要求。

(二)生活经验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让学生分享每天整理书包的过程,引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可能提到把本子放整齐、把铅笔装进铅笔盒等,教师顺势教学“本”“笔”等字,降低了识字难度。在复习巩固环节,让孩子说“上课预备铃声响,老师要我们从书(包),拿出(笔)子、(作)(业)本、(笔)袋。”这既有助于学生在生活语境中识字以达成本课识字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也为后续学习积累语言材料,落实课标关于语言文字素养的要求。

三、课例教学中的“活动化”体现

(一)课堂活动的组织

1.课后操活动 教师通过《课后操》儿歌(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巩固生字词语。课后操的设计具有思考与创作空间,对培育低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起到良好作用。

2.小组合作活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生字分类活动,如按文具类、生活用品类等对课文生字分类。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合作完成分类任务,此过程中需识别生字含义,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小组成员还共同讨论、合作完成换一换任务,对照(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用书包里的其他物品仿说。这种活动既能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中的互动与反馈

课堂活动中学生互动频繁。课堂中运用教育戏剧的手段,扮演不同文具的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促进了语言表达和互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共同讨论、互相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反馈,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生字发音或解释出错时,教师及时纠正并鼓励;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评价小组表现,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课例教学中的“游戏化”体现

(一)识字游戏的设计

1.猜字游戏

用猜谜语导入课题《小书包》,如“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天陪我们一起上学、回家。它帮我们带好学习用品,它就是……”学生思考后猜出小书包。此类游戏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思考能力,使识字充满乐趣。

2.认字大挑战

为帮助孩子更好掌握字词,老师创造“识字大挑战”这种积极有趣的学习方式。老师出示本课及课外科目的生字词,让孩子朗读并点出本课学习的字词,吸引孩子参与,加强字词记忆。

3.加一加识字法

教学“早”字时,采用加一加的教学方式,让孩子自主学习,提高孩子思维能力、记忆力和观察力,增加识字量,减轻学习压力。

(二)游戏对学习兴趣的激发

1.游戏化教学方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游戏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形式。融入猜字游戏和拼图游戏等,使识字过程变得有趣。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思考、记忆生字,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2.游戏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游戏中猜对生字或拼出生字时会获得成就感,激励他们参与后续游戏和学习,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五、作业设计中的“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体现

(一)“生活化”作业设计

1.生活观察作业

布置学生回家观察书包,找出课文未提及的文具并写下来标上汉字,将识字与生活观察相结合,在生活中继续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家中陈设,找出课堂上学过的生字,使学生意识到汉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2.生活应用作业

学生用生字制作小标签贴在文具上,如在铅笔上贴“笔”字标签,本子上贴“本”字标签,加深对生字的记忆,使生字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二)“活动化”“游戏化”结合的作业设计

教学中,教师让孩子认一认并整理书包,用上“先”“再”等词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进阶深化。选做题“你还会整理什么?”作业设计基于动手,结合生活化,让家庭成员参与学生学习,实现课标中的词语运用素养要求。学生自己整理书包能初步了解学习用品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契合课程标准中文化自信培养要求。

六、结语

对于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的教学和作业设计策略具有广泛适用性。教师应挖掘教材生活元素,依据学生年龄和兴趣设计多样活动与游戏,将识字教学融入生活、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通过生活观察和应用加深理解记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游戏,培养语言表达、合作和思考能力。作业设计上,突破传统书面作业局限,设计更多具有“三化”特色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学习乐趣,提高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些策略助于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更好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四个维度的素养要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与课例    王意如,徐思源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2.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三化”  陆唯一《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06期

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三阶三化三趣”实践策略初探》蔡玉蓉  龙源期刊网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