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本溪县羊汤的文化传承研究

作者

刘洋

本溪满族自治县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本溪 117100

摘要:本溪县羊汤作为辽东地区特色满族美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本文旨在通过对其历史起源、制作工艺、文化价值及现代传承的研究,探讨本溪县羊汤作为地方美食如何成为本溪县的文化名片,并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研究发现,本溪县羊汤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大量游客,还通过举办羊汤节、制定羊汤标准等措施,进一步弘扬了羊汤饮食文化,促进了羊汤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本溪县羊汤;文化传承;制作工艺

引言: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民俗和人文情怀。本溪县羊汤作为辽东地区特色满族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而闻名遐迩。本溪县羊汤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承载着本溪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人文情怀,其见证了本溪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本文将从历史起源、制作工艺、文化价值及现代传承等方面,对本溪县羊汤的文化传承进行深入研究。

一、历史起源

本溪县羊汤历史悠久,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像春节必吃饺子一样,喝羊汤成为一种习俗,这一习俗据说与满族祖先——辽、金时代的女真人的孝亲节有关。辽、金时代,居住于本溪县的女真人与汉、蒙、朝鲜等兄弟民族杂居共处。据《本溪满族瓜尔佳氏宗谱》介绍:金灭北宋以后,一部分女真人南迁中原,徒居于淮河以北地区,不久和汉族人融合在一起。一部分女真人留居在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即明初进入辽东的建州女真胡里改路,而更多的女真人分布在辽阳府辖区内时,本县为辽阳府石城县属辖。本溪县女真人习惯称自己世居的地方为辽阳东山,从本县南甸镇滴塔发现的“谋克印”表明,金代,本县是女真人聚居的地方,并有女真人基层政权组织存在。女真人是个“重孝道,讲礼仪”的民族,他们把跪着吃奶的山羊视为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象征。从世代流传的“小白羊,胡须长,穿皮袄,高鼻梁,咩咩叫,心善良,跪着吃奶报答娘,长大成人不孝顺,此人不如小白羊”的满族童谣可以看出,女真人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启蒙教育,传说其把中元节视为本民族的“孝亲节”。为了表示对先祖和逝去长辈的怀念与孝敬,这天,他们会牵羊到庙上领牲,割破羊耳,用血祭奠神灵,然后到祖坟点香摆供,焚化纸钱为祖先、亡灵超度早日托生。最后杀羊,熬制羊汤。羊汤熬好后,要先供奉祖先、亡灵,族人再坐在一起共喝羊汤。

辽东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貌以及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使这里的绒山羊肉质肥美,羊肉没有膻气,再配以中药秘方熬制成汤,喝后可以强身健体,百病不侵。受女真人的影响,其他兄弟民族沿习此俗,世代相传,本溪县羊汤成为“孝亲节”的时令美食。本溪县羊汤以本地绒山羊为主料,以辽东盛产的中草药为秘方,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口味调制,是本溪县所独有的风味食品,本溪县羊汤习俗的产生,风味食品的形成和传承,其不仅蕴含着传统中国“孝文化”的内涵,承载了历代满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表现了其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文化传承意识的增强,本溪县羊汤的历史被重新挖掘,并被作为地方饮食文化的象征进行宣传与推广。

二、制作工艺

本溪县羊汤的制作技艺融合了满族的饮食文化和本地的烹饪习俗,形成了精细且独特的制作工艺,其制作过程包括精选原材料、羊肉处理、长时间熬煮、调味等多个步骤。在材料方面,精当地肉质鲜嫩、脂肪适中的绒山羊,通过严格的去腥处理使羊肉更加鲜美。熬煮过程是羊汤制作的关键:冷水下锅大块羊骨头、羊肉,将配制好的中草药装入纱布口袋扎紧放入汤锅中,快速烧开,烧火的木头一般使用柞木,木质较硬,火力更均匀。5分钟后打掉浮沫,小火烀三小时捞出凉透,剔骨摘肉。把骨头砸断放入汤锅中继续熬制,把骨头中的营养成分都熬制出来。羊肉和骨头的精华逐渐融入汤中,使汤色呈现乳白色,味道浓郁,回味悠长。制作技艺的代际传承确保了传统味道的延续,但随着饮食需求的变化,部分制作工艺也在进行创新和改良,使本溪县羊汤能够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成为地方美食的独特代表。本溪县羊汤的主要特征包括:

(1)独特的烹饪特征:全乎,指的是羊汤中羊头蹄下货、羊皮全都有。烂乎,指的是肉必须烀到酥烂。肥乎,是指羊肉不能太瘦,必须肥瘦正好。热乎,是指必须趁热喝、并且喝得大汗淋漓为上。

(2)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溪县羊汤之所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源于其核心原材料和特有调料的地域性。首先,本溪县羊汤主要选用在本溪辽东山区生长的绒山羊作为主要食材,这些山羊因生长在独特的寒冷气候和丰富的自然植被中,肉质细腻、膻味轻,煮出的汤鲜美浓郁,口感丰富。其次,羊汤的独特风味来源于添加了本地辽东山区所特有的中草药,这些草药不仅去腥增香,还具有温补作用,使羊汤口味更加醇厚。正是这些地道的食材和独特的配方,使得本溪县羊汤展现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成为本溪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味食品。

(3)鲜明民族特征:本溪县羊汤不仅是地方美食,更是满族民族文化的深厚体现。作为满族传统习俗中的代表性食物,本溪县羊汤的产生、传承反映了满族在辽东地区的历史背景与生活方式,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民族记忆。在满族文化中,羊汤不仅象征温暖和团聚,还寄托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美好愿望。制作羊汤的过程中使用的独特调料和传统技艺,展现了满族的独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喝羊汤,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保留并传承了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使其成为深具民族特征的传统饮食文化符号。

三、文化价值

本溪县羊汤作为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首先,其代表了辽东地区的满族饮食文化特色,是满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凝聚了本溪地区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羊汤作为“温暖与团圆”的象征,承载了当地居民对家的眷恋和情感依托。

其次,本溪县羊汤已经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窗口,其不仅出现在本地人生活的各个场景中,也逐渐通过地方活动和媒体宣传进入更广阔的视野。本溪县羊汤节的举办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并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不仅加深了外界对本溪文化的了解,也提高了本溪的旅游吸引力,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羊汤产业不仅促进了就业,还带动了农牧业、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本溪县羊汤已经成为名扬国内外的风味佳肴,本溪县旅游业的靓丽风景。游客来此不喝上一碗本溪县羊汤,会成为一种遗憾。辽宁电视台“黑土地”栏目组多次做了本溪县羊汤节目,中央电视台4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及“快乐汉语”栏目、台湾“八千里路”电视栏目都制作播放了本溪县羊汤的专题片。

四、现代传承

在现代化进程中,本溪县羊汤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应对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的情况,本溪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的传承保护措施。首先是“本溪县羊汤节”的定期举办,通过一系列美食推广和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羊汤文化。其次,本溪县羊汤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羊汤的传统工艺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这种标准化不仅提升了羊汤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羊汤走出本溪、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打下了基础。

为了适应现代饮食需求,本溪县羊汤在传承传统口味的同时,进行了适度的创新。例如,推出了便于携带的真空包装羊汤产品,拿回家将羊汤各种食材、汤料放入锅中加热,放入适当调味品便可得到一份鲜美醇厚的羊汤。这使更多外地人能够品尝到地道羊汤美食。在餐饮企业的推动下,本溪县羊汤还被引入到了更多的景区、餐饮店中,逐渐从地方特色走向更大的消费市场。

结论

本溪县羊汤作为辽东地区特色满族美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通过对其历史起源、制作工艺、文化价值及现代传承的研究,可以发现本溪县羊汤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大量游客,还通过举办羊汤节、制定羊汤标准等措施,进一步弘扬了羊汤饮食文化,促进了羊汤产业规范化发展。未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食文化的日益关注,本溪县羊汤有望成为更加知名的地方美食品牌,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颖.借力新媒体打造城市旅游文化形象[J].文化产业,2024,(26):34-36.

[2]郁琦璠.本溪XS羊汤难忘美食体验对旅游目的地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