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
曹江琴 叶楠 丘宝玉
河源开放大学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分析当前建设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旨在推动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促进地区教育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地市社区教育基地;高质量;可持续
一、引言
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成为提升居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地市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节点,其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能否便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对于推动地方教育均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二、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现状
(一)政策支持与保障
各地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社区教育的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例如,部分地市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照常住人口数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用于基地设施建设、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了教育部门牵头,民政、文化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工作格局。
(二)资源整合与利用
许多地市充分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将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作为社区教育基地的教学点。一些学校在课余时间也向社区居民开放教室、操场等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某市开放大学在周末和节假日为社区开设书法、绘画等兴趣班,利用学校的专业教室和艺术教师资源,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呈现多元化特点。一方面,吸引本地高校、中小学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教学,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招募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如退休工程师、医生、手工艺人等作为志愿者教师。比如,在某社区的科普课程中,邀请了退休的物理老师为居民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深受居民欢迎。
(三)课程与活动开展
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地域特色,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包括文化素养类课程,如地方历史文化、文学鉴赏等;职业技能类课程,如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生活休闲类课程,如园艺栽培、摄影技巧等。一些地市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开设了特色产业相关课程,如某茶叶产地开展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课程,助力产业发展。
除了常规课程,各地市社区教育基地还组织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社区文化节、科技周、读书月等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科普展览、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社区学习氛围。
三、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与投入不均衡
尽管有政策资金支持,但资金总量仍难以满足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需求。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市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基地设施陈旧、更新缓慢,无法开展一些对设备要求较高的课程。同时,资金投入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中心城区社区教育基地资金相对充足,而偏远社区资金匮乏,发展受限。
(二)课程同质化与针对性不足
部分地市社区教育基地的课程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和创新性。课程设置未能充分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文化传统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一些地市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上,没有充分考虑当地产业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导致培训与就业脱节,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师资队伍不稳定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和志愿者占比较大,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而且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社区教育教学培训,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和专业课程方面,专业师资严重不足。
(四)居民参与度有待提高
虽然开展了多种课程和活动,但仍有部分居民对社区教育基地了解不足,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宣传推广力度不够,部分居民不知道社区教育基地的存在和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课程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可能与居民的生活工作节奏不匹配,影响了居民的参与意愿。
四、优化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策略
(一)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财政预算,确保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稳定增长。同时,设立资金分配调节机制,向经济薄弱地区和偏远社区倾斜,促进均衡发展。
吸引社会资本: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参与社区教育基地建设。例如,对参与社区教育投资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开展有偿服务:在不增加居民负担的前提下,对部分有市场需求的课程适当收取一定费用,用于补充基地建设和运营资金。比如,针对一些高端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合理定价,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
(二)特色化课程体系构建
深入调研需求: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居民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以及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
打造特色课程: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产业优势,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如历史文化名城可开设地方历史文化深度游、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课程;工业强市可围绕制造业开展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等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师资选拔机制:建立严格的师资选拔标准,不仅要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其教学能力和对社区教育的热情。拓宽师资选拔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充实社区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包括社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四)全方位宣传推广与居民参与促进
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社区教育基地的功能和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内容,吸引居民关注。同时,在社区、商场、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基地的知名度。
优化课程安排与服务:根据居民的生活工作规律,灵活安排课程时间,如开设晚上和周末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居民不同的学习需求。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居民对课程和服务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结论
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对于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提升居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全方位宣传推广促进居民参与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现存问题,推动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市社区教育基地建设需持续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维度分析[J]. 余嘉强;谢炜聪.职业技术教育,2012(08)。
[2]体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张娟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3]试论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转型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陈乃林;赵瑶珍.终身教育研究,2017(03)。
备注:该文系2021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河源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基地》(编号:JXJYGC2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