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马静
哈尔滨新区第一小学校 150028
作者简介:马静,女,1986年1月,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第一小学校,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标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全面推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传承与创新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传承与创新策略。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
关键词:新课标;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美术学科;传承与创新
一、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小学美术学科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深入研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2.1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在美术课堂中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绘画、民间工艺、剪纸、书法等,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这种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2.2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如对称美、意境美、线条美等。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通过欣赏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的熏陶,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能力,培养细腻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书法、国画等进行创新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
2.4 促进美术学科的发展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美术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入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元素,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素养。
三、当前小学美术学科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存在的问题
3.1教学资源有限
部分学校缺乏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教学资源,教材中相关内容相对较少,且缺乏配套的教具和课外拓展资料。这导致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限制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学习,也影响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开展。
3.2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的能力,难以在课堂上生动、全面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这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了文化传承效果和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3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他们较少运用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限制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的发展。
3.4 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绘画技能和作品表现,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和创新运用方面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无法有效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小学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综合考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创意表达及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传统元素,提升文化认同感与创新能力。
四、基于新课标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传承策略
4.1优化教学资源
学校应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教学资源的建设,丰富教材内容,增加传统绘画、书法、民间工艺等方面的案例和赏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编写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材。同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丰富的传统文化美术资源,供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4.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对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的能力。
4.3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如模拟古代绘画创作场景、民间工艺制作工坊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探究项目式学习法,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美术项目,如设计传统节日创意画、制作民间工艺作品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另外,还可以实施跨学科教学,将美术学科与语文、音乐、劳动、科学等学科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4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除了关注学生的绘画技能和作品表现外,还应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创新运用能力、文化情感态度等纳入评价范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基于新课标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创新策略
5.1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
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传统图案、色彩、造型等元素进行创新变形,运用到美术作品创作中,如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非遗作品、创意文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上还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示传统文化,像制作动画短视频讲解诗词的意境,或者拍摄非遗传承人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让传统文化更生动地展示。
5.2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创意美术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意美术活动,如传统文化创意绘画比赛、传统工艺创新制作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定期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将学校特色美术社团活动内容形式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5.3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利用新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途径。例如,开发传统文化主题的美术 APP、制作 VR 美术作品等,让学生以全新的方式体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六、结论
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传承策略,以及鼓励学生创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等创新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一鸣.谈民俗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策略[C].科教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2024:1-5.
[2]韩强.谈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原创,2022(1):127.
[3]马嘉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浅析[J].空中美语,2021(12):1443-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