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部分的多元文化呈现研究

作者

严建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226300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部分多元文化的呈现情况。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和案例,探讨多元文化呈现的方式、意义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其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 世界史;多元文化;研究

引言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高中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世界史部分教材中多元文化的呈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更能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他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部分多元文化呈现的方式

(一)内容的多样性

1.地域覆盖广泛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世界史涵盖了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明,包括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以及欧洲中世纪、近现代欧美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历史。例如,在讲述古代文明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的起源、发展、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成就等方面都有涉及,使学生能全面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性。

2.文化主题丰富

教材涉及多种文化主题,如宗教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科技文化(古希腊科学、近代西方科技革命等)、艺术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社会生活文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服饰饮食等)。这些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人物的多元呈现

1.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物

教材中介绍了来自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历史人物,既有西方著名的政治家如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华盛顿等,也有东方的杰出人物如孔子、穆罕默德等,还有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在反抗殖民统治等过程中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智慧和成就。

2.不同阶层人物的展现

除了帝王将相,教材也会呈现普通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在工业革命部分会提到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斗争,在法国大革命中也有对普通市民参与革命的描述,从不同阶层的视角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三)历史事件的多角度阐释

1.同一事件在不同文化视角下的理解

以新航路开辟为例,教材不仅从欧洲探险家寻找新航路的角度阐述,还会提及这一事件对美洲、非洲等当地土著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欧洲角度看是地理大发现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而从美洲印第安人的角度则是灾难的降临,这种多角度阐释呈现了文化碰撞和多元理解。

2.不同地区相似事件的对比

在世界史教材中,会将不同地区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如将中国的商鞅变法和日本的大化改新对比,分析它们在改革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展现不同文化环境下改革的多样性。

二、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部分多元文化呈现的意义

(一)培养全球视野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史教材中多元文化的内容,能够了解到世界的广阔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突破自身文化的局限。他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培养从全球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当学生熟悉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历史和价值观念后,能够减少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多元文化呈现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基础,使他们在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能够更加尊重和理解对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激发创新思维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在教材中的体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可以从不同文化的智慧结晶中汲取灵感,如古代阿拉伯的科技成就、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等,这些多元文化元素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生活中创造出更多新的理念和方法。

三、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部分多元文化呈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平衡问题

1.深度不足

在有限的教材篇幅内,要呈现多元文化可能导致对某些文化内容的介绍过于浅显。例如对于一些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古老文化,可能只是简单提及,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发展脉络,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2.广度受限

尽管教材试图涵盖广泛的世界文化,但仍可能存在遗漏。一些小众文化或者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

(二)文化偏见的潜在影响

1.西方中心论的残留

虽然教材在不断改进,但部分内容仍可能存在西方中心论的倾向。在一些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中,可能不自觉地将西方的标准和价值观作为主导,对非西方文化的解读不够客观。例如在近代科技文化部分,可能过于强调西方科技的开创性,而忽视了其他文化对科技发展的贡献。

2.文化刻板印象的存在

教材在描述某些文化时,可能会因为过于简化而形成文化刻板印象。比如对阿拉伯文化的描述可能只侧重于宗教方面,而忽略了其在文学、科学等其他领域的丰富内涵,影响学生对该文化的准确理解。

(三)缺乏与现代多元文化社会的有效连接

教材内容主要侧重于历史上的多元文化,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与现代社会中的多元文化现象(如移民文化、全球流行文化等)相联系的内容不足。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的历史文化知识运用到对现实多元文化环境的理解和应对中。

四、改进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部分多元文化呈现的建议

(一)优化内容编排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对于重点文化内容,可以适当增加篇幅或设置拓展阅读部分,深入剖析其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例如对于非洲古代文化中的诺克文化、贝宁文化等,可以详细介绍其艺术风格、社会结构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洲文化的独特性。

2.拓宽文化覆盖面

通过更新教材内容,纳入更多小众文化和新兴国家地区的历史。可以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将一些新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新独立国家的历史发展等内容融入教材,使学生对世界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消除文化偏见

1.树立多元文化平等观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明确以多元文化平等的视角来选择和叙述历史事件。对于不同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在科技史部分,要充分肯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传播古代知识方面的重要意义。

2.避免刻板印象

对每一种文化的描述都应尽量全面,减少因片面强调某一特点而形成的刻板印象。在介绍文化时,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如在讲述欧洲文化时,不仅要关注其政治、经济、科技成就,也要涉及社会生活、民间文化等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复杂性。

(三)加强与现代多元文化社会的联系

1.设置现代文化专题

在教材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与现代多元文化社会相关的专题,如“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移民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等。通过这些专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文化知识来分析现代文化现象,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对多元文化的能力。

五、结论

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部分的多元文化呈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教材在多元文化呈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优化内容编排、消除文化偏见和加强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等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教材的多元文化呈现,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更好地领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的多元文化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晏绍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世界史编排[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08):40-46.

[2]马敏.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普通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