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连圣楠
集美大学理学院 361021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与视角。文章围绕动态几何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了其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概念理解中的具体作用。从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动态演示到概率与统计中的数据分析,从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可视化讲解到数学概念的多媒体呈现,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高中数学以其高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的几何图形与空间关系往往难以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呈现,概率与统计的研究离不开大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函数与数学模型的抽象特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动态演示、数据分析及多媒体交互等手段,重塑了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结合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与核心要求,可以构建更加高效、直观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应用广度。
一、基于动态几何软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动态几何软件(如GeoGebra和几何画板)是一种能够进行动态几何建模的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可交互的动态演示将几何对象的变化过程具体化[1]。这类软件能有效突破高中数学中抽象几何概念的教学难点,例如“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或“立体几何的截面形状”等问题。这些概念通常难以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完全展现,但动态几何软件能清晰地呈现几何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感和几何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工具通过交互式的探索让学生逐步构建几何模型,并通过调整参数验证结论的合理性,从而强化学生对空间问题的理解与记忆[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重点在于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来源与应用,特别是利用祖暅原理推导柱体与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探究不同几何体之间的关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几何软件GeoGebra设计互动课件,将柱体和锥体的生成过程动态展现。构建一个圆柱模型,在其内部嵌入圆锥,设置滑动条控制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的动态变化。通过调整参数实时观察圆锥体积占圆柱体积的比例。在展示过程中设置对比颜色,将圆锥和圆柱的重叠部分标记为透明,从而突出二者的体积关系。动态演示结束后,启用GeoGebra的切割工具,将圆柱沿水平面切成多个薄片,展示薄片在逐渐累积至圆锥高度时的体积填充过程。利用动态视角工具,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与圆柱的叠加与分割形态,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基于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概率统计教学
现代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和SPSS)在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类软件可以自动完成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可视化表达,可以生成柱状图、散点图或回归分析模型。概率与统计通常需要学生处理大量数据并分析其中的模式,而数据分析软件不仅节省时间,还能通过实时动态调整参数使学生观察不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3]。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时,可以直接参与数据的输入与分析,培养逻辑推理和数据处理能力,并逐步形成对统计学方法的深刻认知。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主要讲解随机抽样的三种基本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及其适用场景,并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特征,包括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计算与分析。在“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案例中,重点是通过样本数据推断公司整体员工的肥胖率及其分布特征,理解数据抽样和统计推断的基本过程。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假设的公司员工数据集,包括员工的编号、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信息,并导入Excel。引导学生通过Excel中的随机函数生成样本,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进行抽样操作。设置筛选条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处理,比如,按照性别或年龄段进行分层抽样,利用公式计算每组样本的平均BMI值和标准差。将抽样所得的样本数据输入Excel的图表功能中,生成柱状图和饼状图,分别展示样本中不同群体的BMI分布及肥胖率占比。利用条件格式功能对超重及肥胖人群进行颜色标记,突出数据中的关键特征。在SPSS中导入样本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功能生成频数表、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等统计量,并通过回归分析工具探索BMI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绘制散点图和回归模型。最后,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展示分析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和模型的细节,并记录关键数据。设置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基于生成的统计报告提出改进抽样设计的建议,将教学过程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思维结合,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基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多媒体工具(如PowerPoint、视频制作软件)通过整合图片、视频和动画,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4]。这种教学方法使数学从抽象变为直观,尤其适用于那些具有较强逻辑性但难以直接感知的数学概念。通过情境的真实还原,学生能够更快速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同时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参与感。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主要讲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其应用。教学内容包括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数形结合分析其图像与性质,以及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互为反函数关系,掌握其图像对称性与基本运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模拟视频,用实际增长现象引出指数函数的定义。演示中设置分裂倍数为指数函数中的底数,将细胞数量作为函数值,以时间为自变量,生成动态变化的表格并实时更新折线图。播放图像动态生成过程,突出曲线的递增性和增长速度随时间加快的特点。通过对比不同底数的分裂速度,调整倍数参数,展示底数变化对函数增长趋势的影响。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将对数函数引入为指数函数的逆过程。通过动画功能展示对数函数的图像生成过程,并用对称工具将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对数函数图像叠加在同一坐标系中,以y=x为对称轴动态演示两者的对称关系。使用标注功能在图像上标出关键点,包括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图像上的交点、定义域和值域,以此帮助学生熟悉数学概念,实现深度学习。
结束语: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动态几何软件、数据分析软件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工具,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动态演示中深化理解,在数据处理中培养逻辑思维,在情境模拟中激发兴趣。数学教学因此变得更加生动高效,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数据处理及概念理解等能力的提升,为数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邱俞娟, 雍龙泉.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数学之友, 2023, 37 (18): 73-76.
[2] 陈蓬碧.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J]. 高考, 2023, (24): 108-110.
[3] 李俊玲, 刘俊芳.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研究 [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 45 (03): 5-8.
[4] 陈林. 高中数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策略分析 [J]. 高考, 2023, (09): 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