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作者

李国金

四川国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本研究围绕基于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展开。深入剖析城市更新单元发展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新要求,指出当前规划存在的问题,阐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详细探讨规划方法与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旨在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助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品质提升。

关键词:城市更新单元;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协同发展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新阶段,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成为关键。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旨在对城市中功能衰退、设施老化的区域进行改造与升级。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运行的基础支撑,其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更新的成效。在城市更新单元的特定情境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需充分考虑既有设施现状、城市发展新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因此,开展基于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城市更新单元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关系

(一)城市更新单元的概念与特征

城市更新单元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依据相关规划和政策划定的具有明确边界和更新目标的区域。其特征包括:一是空间的复杂性,涵盖多种功能用地和不同类型的建筑;二是功能的混合性,往往集居住、商业、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三是更新的综合性,涉及土地权属调整、建筑改造、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

(二)市政基础设施对城市更新单元的支撑作用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更新单元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完善的交通设施能够提高区域的可达性,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可靠的能源供应设施为各类活动提供动力支持;高效的给排水设施保障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用水需求,并及时处理污水和雨水;先进的通信设施则满足信息时代的通信需求,推动区域的信息化发展。

(三)城市更新单元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更新单元的功能调整和发展需求会促使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相应的变革。新的功能布局可能对交通流量、能源消耗、用水需求等产生新的要求,从而影响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和建设标准。例如,城市更新单元中引入大型商业综合体,会增加交通流量和能源需求,需要对周边的道路、停车场和供电设施进行重新规划。

二、城市更新单元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现状与问题

(一)规划现状

目前,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已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城市在更新单元规划中,开始注重对既有基础设施的评估和利用,尝试采用新的技术和理念来优化设施布局。同时,也在加强不同基础设施系统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然而,整体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存在的问题

规划缺乏系统性:各基础设施子系统的规划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例如,交通规划与给排水规划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导致道路施工对地下给排水管网造成破坏。

与城市更新需求不匹配:城市更新单元的功能变化迅速,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未能及时跟上。如一些老旧工业区更新为创意产业园区后,对电力、通信等设施的需求大幅提升,现有设施无法满足。

前瞻性不足: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的考虑不够充分。例如,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更新单元的停车场规划中未预留足够的充电桩建设空间。

公众参与度低:在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渠道有限,导致规划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居民的满意度。

三、基于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将市政基础设施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城市更新单元的整体功能和发展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在规划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布局和建设,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二)适应性原则

规划应适应城市更新单元的功能变化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模,确保其始终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三)可持续性原则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推广绿色、低碳的技术和理念。例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路灯等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人为本原则

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生活便利等因素,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打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四、基于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与策略

(一)现状调研与需求分析

现状调研:对城市更新单元内的既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包括设施的类型、规模、布局、运行状况等。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需求分析:结合城市更新单元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和人口变化等因素,对未来的市政基础设施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明确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需求规模、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为规划提供依据。

(二)多规融合与协同规划

多规融合: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更新单元的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的融合。确保各规划之间在目标、布局和时序上的一致性,避免规划冲突。

协同规划: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三)创新规划技术与方法

引入新技术:利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的出行行为和消费习惯,优化交通和商业设施的布局。

采用新方法:借鉴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如 “窄马路、密路网” 的交通规划理念,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城市的活力;采用 “海绵城市” 的理念规划给排水系统,增强城市的雨水调蓄和净化能力。

五、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该城市更新单元位于武汉的核心区域,面积约为13000平米。原区域以老旧住宅和小型商业为主,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环境质量较差。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高端居住、商业办公、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二)规划策略与实施

规划策略:根据现状调研和需求分析结果,制定了一系列规划策略。在交通方面,拓宽了主要道路,增加了支路和步行道,优化了交通组织,并规划了地下停车场和充电桩设施;在能源方面,引入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给排水方面,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在通信方面,实现了 5G 网络全覆盖。

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多规融合与协同规划,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

(三)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该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能源供应稳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给排水系统运行良好,水环境质量提升;通信网络先进,满足了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同时,该区域的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城市更新的成功范例。

结论

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对城市品质提升至关重要,但面临挑战。需遵循关键原则,采用科学规划方法。通过调研、多规融合、创新技术和公众参与,提升规划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案例显示,科学规划能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竞争力和生活质量。未来应完善规划理论和方法,适应新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洪伟,林艾嘉.城市更新单元以数据获取和供给为抓手的智慧社区建造模式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4,16(06):35-39.DOI: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7.

[2]骆先毅.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与设计的研究[J].建设科技,2024,(22):15-17.DOI:10.16116/j.cnki.jskj.2024.22.003.

[3]周诚,严飞,何寰,等.基于城市更新单元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J].市政技术,2024,42(08):254-261.DOI:10.19922/j.1009-7767.2024.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