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曾立新
汉寿县西湖灌区管理局 湖南常德 415915
作者简介:曾立新(1974.6)女,汉族,湖南常德,本科,会计师,从事会计工作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如今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以此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此种情况下,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格外重要,努力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工程建设与单位各项活动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支持,还能提高单位内控管理水平与质量,规避各类问题与风险的发生,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水利事业单位发展。对此,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为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其次总结了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价值,最后提出具有科学性与实际性的管理方法,以期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管理方法
引言:水利事业单位在我国基础民生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单位运行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质量,并在其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从水利事业单位发展角度出发,固定资产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在发展中不可出现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水利事业单位整体发展。因此,水利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正确的理念和恰当的方式落实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水利事业单位长效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1.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概述分析
在水利事业时代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按资产分类,分为房屋及构筑物、设备、家具用具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做好分类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管理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全面发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效能。在正式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第一,管理人员要严格坚持并遵守全流程管理原则。无论是购置固定资产还是盘点固定资产,都要提高对各环节工作的重视程度,注重管理的全面性与精细性,逐步取得良好的一体化管理质量与成效[1]。在集约管理和统筹规划的帮助下,水利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优化配置目标,对提高内部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有着重大作用。通过上述管理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灵活性,结合实际情况分配资产,控制资产使用流程僵化现象的发生。
第二,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涉及的内容较多,具体包括公益性质的资产和经营性质的资产,所以在落实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途径进行差异化管理,突出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与专业性,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固定资产管理任务,为水利事业单位稳步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帮助。
2.水利事业单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
2.1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深入性与创新性
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发展和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以此保证企事业单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为其做出努力与贡献。在此种大环境下,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创新改革工作,通过一系列手段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日益营造出具有创新性与现代性特点的工作环境[2]。水利事业单位要更加关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且要清楚掌握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为后续管理工作和资产配置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自觉规范与控制管理工作行为,从而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向创新化、先进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开展,帮助水利事业单位实现创新发展目标,逐步满足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
2.2有利于保障民生
从群众生活与生存角度出发,水、电以及网络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水利事业单位在我国农业、工业以及民生等方面提供了良好条件。要想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水利事业单位就要保障自身发展的稳定性与健康性,将自身职能与效能全部发挥出来。因此,水利事业单位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合理加大管理与控制力度,只有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促使水利事业单位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2.3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最终管理成效
从本质角度出发的,水利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资本,在实际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典型的现代单位委托代理问题,如果此问题不能得到精准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水利事业单位长远健康发展[3]。而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助力全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会计管理工作科学客观开展,在第一时间发现上述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方法进行解决与处理,逐步优化管理环境与工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为水利事业单位做出重要发展决策提供支持与帮助,降低各种因素给水利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4有利于优化和提升水利设施使用情况
水利事业单位在实际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需要对水利设施的使用进行详细分析,全面掌握当前水利设施使用状况,查看设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破坏或浪费等不良现象。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水利设施存在不可以继续使用的现象,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维修,合理延长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多,控制资产浪费问题的发生,逐步提升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总的来讲,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诸多优势,不断强化与优化管理工作,对保障水利设施使用安全性与准确性具有良好作用。
3.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的有效策略
3.1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作为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转变与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提高与时俱进的能力,深入了解与理解行政成本与产出成本的具体内容,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成本与效益意识,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同时,在实践工作中还要面向基层职工开展资产管理培训与宣传活动,降低“重钱轻物”传统观念对基层职工工作的影响与干扰,逐步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理念与意识,严格按照图一流程落实管理工作,以此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科学稳定开展。除此之外,水利事业单位还要构建完整的购买、出入库、保管以及领用等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与相应的程序落实调出、出售、报废以及报损等工作流程,努力做到账实相符和账账相符,规避问题与风险的发生,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方向的准确性,推动后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2严格审批固定资产配置,加大资产预算管理力度
水利事业单位在发展期间,会涉及资产配置工作,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关系到资产利用价值,并且与单位整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资源配置工作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将会影响各项活动开展,难以实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对资产配置情况进行监督、审核以及管理,并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职能,参考各项指标依据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随后再选择租用、建设以及新购等方式。审核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固定资产的共享与共用,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或使用不规范等不良情况。
在实际分配固定资产时,工作人员要做好严格把控工作,按照规定要求与标准执行资产分配工作[4]。如果在此期间遇到尚未形成配置标准的资产,则要提出相应的资产配置需求,随后进行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对资产配置预算进行严格有效管理。如果没有开展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则不允许进入配置环节,并及时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努力做好源头控制工作,精准降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难度与挑战。
3.3积极落实监督工作,提高管理严谨性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特点,仅依靠管理人员很难完成管理任务与实现管理目标,需要监督人员的支持与帮助,及时指出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与潜在风险,并与管理人员共同解决工作问题。所以,水利事业单位有必要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特点的固定资产监管机构,同时还要联合单位内部其他工作部门,共同开展监督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执行力,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不仅如此,还要做好细节管理工作时候,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细化规划分析,从购买到报废的整个使用流程都要拥有明确的监管方法,确保各个工作流程都有专业的人员监督与负责,精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性与专业性。
在实际操作中,水利事业单位要严格审核固定资产的采买审批单,查看审批单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求,确保采购工作经济化和及时化开展;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单位要对资产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规范进行明确,避免资产使用过程或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在面对淘汰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时,要及时开展清查与处置工作,减少一些额外成本的支出。不仅如此,水利事业单位还要在每年年末时期,对单位所有资产进行盘点与清查,依据实际情况撰写资产清查报告,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与资产管理水平。此外,单位还要成立良好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工作的严肃性严肃,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要求与程序开展管理工作,逐步取得理想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效。
3.4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块,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新时期下,我国信息技术逐步成熟与完善,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当前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企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并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提高企事业创新发展水平具有重大作用。在科技时代背景下,水利事业单位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创新与调整,否则难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化方式落实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的同时,为单位长远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将信息化管理方式与技术应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构建完整的信息化模块(图二所示),一方面可以提高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水利事业单位要积极引进与应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具有灵活性与生动性特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降低人为因素给管理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为实现上述目标,显著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力,水利事业单位要面向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与素质培养工作,对信息化技术优势、系统功能以及内涵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水平,确保基层人员拥有良好的信息化能力,满足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需求[5]。同时,还有定期更新系统,落实网络维护与监管等其他环节工作,促使信息系统能够平稳运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质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水利事业单位发展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手段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质量,不但可以为单位后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而且还能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可见,不断强化与创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极为必要的。因此,水利事业单位要准确了解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掌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与实际意义,在实践工作中,通过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审批固定资产配置情况、落实监督工作以及丰富信息化管理模块等举措,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创新开展,将问题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激发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同时,为水利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唐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J].财会学习,2024,(32):149-151.
[2]李彦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4):28-30.
[3]程丽娟.新时期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市场瞭望,2023,(21):92-94.
[4]张佳.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9):11-13.
[5]安国祥,朱亦锋.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20,(1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