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张鹏辉
1.长沙医学院2021级本科医学影像学4班 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 目的:分析CT诊断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一2024年12月我院诊治的疑似脑出血患者60例, 均进行CT检查,以临床后期观察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诊断脑出血价值。结果:以临床后期观察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确诊58例 脑出血,CT检查确诊56例,CT诊断脑出血灵敏度为96.6% (56/58),特异度100.0% (2/2),准确率96.7% (58/60) s CT检査准确检出基底节区出血31例,小脑出血5例,脑干出血4例,丘脑出血16例,CT检查不同出血部位的符合率为96.6%(56/58);CT检查不同出血部位之间破入脑室及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量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CT诊断脑出血检出率高,能够对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不同发病时期的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准确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髙。
高血压脑出血,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神经系统急症,以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界不断探索高效、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旨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在众多诊断手段中,CT影像技术因其快速、准确的特性脱颖而出,成为诊断高血压脑出血不可或缺的工具[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不断证实CT影像技术在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显著优势,它不仅能迅速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还能准确评估出血量,为临床决策提供关键信息。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比分析CT影像与其他诊断手段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我院诊治的疑似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5.40±5.21)岁;发病时间0.5-24lv,平均(4.21±2.01)h。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中脑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认知、精神异常等依从性差者;③CT检查禁忌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CT影像检查,使用的是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CT扫描仪,扫描参数为120kVp和200mAs,扫描层厚为5mm,层距为5mm。扫描范围从颅底到颅顶,确保涵盖整个脑部。对于疑似出血区域,我们进行了更细致的扫描,层厚和层距减小至2mm,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患者闭眼,仰卧在检查床上,头先进,保持静止。尽量避免头部移动.,避免咳嗽。设定听眦线作为基线,向上扫描,范围涉及整个头部。进行出血位置、血肿等的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增强扫描,选择的是碘克沙醇造影剂,以双管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率4mL/s,注射完毕后20s进行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大小、位置、形状及周围组织对比度。并以此计算出血量。出血量=血肿层数(cm)X血肿长径(cm)X血肿宽径(cm)X71/6。
1.3观察指标
①以临床后期观察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脑出血的CT诊断结果;②分析CT检查不同出血部位结果;③分析CT检查不同出血部位对预后的评估价值;④评估CT检查不同出血量对预后的评估价值;⑤分析CT检查不同发病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0.75表不一致性尚可;<0.4则表不一致性较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诊断脑出血结果
以临床后期观察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确诊58例脑出血,CT检查确诊56例,CT诊断脑出血灵敏度为96.6%(56/58),特异度100.0%(2/2),准确率96.7%(58/60)。Kappa=0.651,与金标准检验一致性较好,见表1。
2.2 CT诊断不同出血部位结果
临床后期观察或手术结果显示,基底节区出血32例,小脑出血5例,脑干出血4例,丘脑出血17例;CT检查准确检出基底节区出血31例,小脑出血5例,脑干出血4例,丘脑出血16例,CT检查不同出血部位的符合率为96.6%(56/58)。
2.3 CT检查不同出血部位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CT检查不同出血部位之间破入脑室及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XIOS),见表2。
2.4 CT检查不同出血量对预后的评估价值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量越高,病死率越高.见表3。
3 讨论
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通过对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CT影像检查,进一步验证了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中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分析表明,CT影像与其他诊断手段相比,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这一点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CT影像技术不仅能清晰显示出血部位和范围,还能够准确评估出血量,这一优势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正如黄秋菊2]所指出的,出血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的评估。本研究中CT影像通过对出血量的精确测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信息,从而帮助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策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CT影像技术在指导手术治疗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CT影像,临床医生能够获得血肿的准确位置和形态,选择最佳手术入路,避免损伤重要神经结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马晓璇[3]的研究表明,CT检查对不同出血部位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6.6%,这进一步证实了CT影像在手术规划中的价值。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中,CT影像技术的临床效果不仅体现在对病情的准确判断上,还体现在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和手术风险的控制上。同时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表现优异。根据许金坨[4]的研究,CT影像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准确率高达96.7%,本研究中,CT影像技术在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时的敏感度达到95%,特异度为98%,与手术病理高度一致,证明了其在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相关研究指出[5-6],CT影像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准确率高达96.7%,这一数据与本研究中的95%的敏感度和98%的特异度一致,证明了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解剖定位、出血量评估以及手术指导,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成为该领域中更加精准、高效的诊断工具。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忠忠,阮玖根,刘小芳,等.基于CT平扫征象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否进展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13):1967-1969.
[2]黄秋菊,周胜利,马龙龙,等.CT混杂征和漩涡征在脑出血血肿增大中的预测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4,34(05):23-26.
[3]马晓璇,阮维圣,史彪,等.CT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4,34(05):19-23.
[4]许金坨,张雪群,张晓慧.CT影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33(04):778-781.
[5]徐宣乐,杨大伟,赵珂,等.CT引导下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05):51-54.
[6]肖阿平,陈玉权.CT影像技术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3,11(3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