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杨玉玉
银川阅海小学
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喜欢阅读,会阅读,并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其感受到语言的简单易学。同时,教师也应该把快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让语文朗读教学课堂更有成效。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前言:
朗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所有的小学生都必须能够用流利、准确、富有感情的普通话进行阅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适应阅读教学的需要,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将对英语阅读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对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论述,并对阅读教学提出几点新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学生的朗读习惯对提高阅读水平、提高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一步一步来。一方面,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阅读的正确姿态。阅读时,通常是坐姿,并保证学生坐姿端正,双肩平放,并要求优秀的学生上台朗读,这样就养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喜欢安静,说话或读书的声音都很小,这是他们的习惯,而且很难改变。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叫学生起立,大声地朗读,并注意学生的举止,使学生的声音洪亮,使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而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勇气。另一方面,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思维的好习惯。此外,学生阅读中出现的许多错误都与看书不仔细、不用心有关,所以,教师应该让每一位同学都带上词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准确地辨认单词的形状和读音,并能快速地“读”出单词的意思。要求学生正确发音,在阅读时,不要增减词语、倒带词语、重复词语,要反复地阅读,使文章通顺流畅。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符合一些学生好动、爱动的身体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文字的认知能力一般不强,其阅读活动主要依赖于对阅读的兴趣支撑,因此,教师需要将阅读变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使自己进入到阅读的情境中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引导,使学生自觉“想读”,自觉“试读”,自觉“敢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倾听来掌握正确的发音、重音和停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示范阅读,使学生掌握阅读的要领。
例如,教师在教学到《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对恐龙进行了解,而在这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为学生进行恐龙资料的介绍,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有限的学习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关于恐龙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与阅读兴趣就会得到提升。
三、通过文章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朗读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的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情的活动,是一种培养语言运用技巧的活动。因此,阅读技能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阅读经典名著是提高阅读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朗读可以展现语言和文字的深层意境之美,可以使阅读由准确、流畅、动情三个层次进行。
以《燕子》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读时,需要指导学生对文章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联想与体会,让学生可以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二三月的春日里燕子的活动过程,感受文章对燕子的描写方式。此外,教师为了确保学生的朗读情感效果,其可以在学生阅读前为学生系统的介绍关于燕子的习性、特点等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掌握燕子生活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学习的冲动,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引导,确保学生在对文章朗读时的情感体现。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过程
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可以不断的感悟、体会,在感受中引发思维,在思维中接受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得到启发。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独特的情感、经历和理解;在早读课和课上都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所有的文章都读一遍。通过阅读描述人物的作品,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实践、思维训练和人格发育。朗读既是对文本的一种理解,又是一种表现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我们奇妙的世界》进行朗读时,需要指导学生保温基本的文章朗读时间,让学生可以在文章中所述的清晨进行文章的阅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效果,帮助学生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此外,当学生阅读到云彩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完成对文章的阅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需要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文章朗读,并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和熏陶情感。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旭升.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6):115.
[2] 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