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作者

孙文安

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 山东济南 271100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种问题。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探索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变得尤为迫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基于此,以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创新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具启发性、更能培养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环境。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性强。高中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学生亲自动手改变力和质量的大小,测量加速度,从而深刻体会牛顿第二定律。严谨性要求高。物理实验需要精确的测量和操作,从仪器的使用到数据的记录与处理,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科学规范。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表量程的选择、连接线路的准确性等都会影响最终数据。具有探究性。高中物理实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例如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改变摆长测量周期,进而发现规律。直观性。实验现象能够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视觉冲击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物理原理。像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学生可以清晰看到光线的传播路径改变,增强对光学知识的认知。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着诸多不利影响。从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讲,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如同在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探索的乐趣。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学生只是按照既定模式操作,难以感受到实验的灵活性和探索性。在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方面,单一模式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由于缺乏多种教学模式的刺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他们不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实验原理和过程,在解决实验相关的拓展问题时就会力不从心。

(二)实验课时安排不足

实验课时安排不足给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弊端。从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角度而言,由于实验课时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亲身体验物理实验过程。课时不足导致学生只能匆匆进行实验,无法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深入分析数据,从而不能很好地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影响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记忆。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实验课时少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充分地进行仪器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环节。像在电学实验中,学生本应通过多次连接电路、调试仪器来提高动手能力,但课时不足使得他们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于电路故障排除等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也难以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师实验素养参差不齐

在教学质量方面,部分教师实验素养较低,会导致实验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降低。从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榜样。如果教师在实验素养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的操作习惯,学生会受到不良影响。在创新教学方面,实验素养不高的教师难以开展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他们可能因自身对实验的理解局限,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比如在利用现代技术改进传统物理实验方面,教师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带领学生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对物理实验的深入探索。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一)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多样化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关于过山车模型的项目。学生分组设计过山车轨道,通过计算不同位置的机械能来确定轨道的合理性。这种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设计和探究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需要自己思考如何测量高度、速度等物理量,如何减少能量损耗等问题。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为例,教师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步骤,而是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如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优化实验课时安排

优化实验课时安排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整合课程内容,合理分配课时。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时,可以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原本分散的课时会导致每个实验都很仓促,整合后可以有足够的课时让学生深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改变磁通量的变化方式,如改变磁场强度、线圈匝数等,从而全面理解电磁感应的规律。增加课外实验课时的延伸。比如在学习热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实验任务,如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然后在课堂上专门安排课时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这样既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又能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设置弹性实验课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兴趣浓厚的实验,如量子物理相关的实验模拟(如利用单光子进行的双缝干涉实验模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进展,灵活地增加课时。

(三)提升教师实验素养

提升教师的实验素养是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开展教师实验培训课程。在培训中,教师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传感器准确测量加速度、温度、压强等物理量,并且了解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实验中。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更精确地测量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教师掌握了这些技术后就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研究。以探究光的波动性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参与到关于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提高实验效果的研究中。教师通过研究不同的实验材料、光路设计等,不仅能够提高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还能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建立教师实验素养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教学设计、对新实验技术的掌握等方面进行考核。

结束语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多方面的创新路径探索,能够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彩彩.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创新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3,(48):118-121.

[2]李海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三).山西省中阳县第一中学校;,2023:6.

[3]崔敏.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1,(50):115-116.

[4]林小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6):75-76.

[5]戴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智力,2020,(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