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教育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作者

魏爽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050000

摘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开启了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篇章。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进行改革创新,摒弃以往唯分数定学生的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开展语文教学评价多样化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围绕过程性评价,我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尝试进行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评价方式,设计创新作业,完善作业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丰富课堂评价方式;作业评价方式创新;评价主体多元化;信息技术

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方式,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以注重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价值判断。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丰富课堂评价方式。

崔允漷主编的《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一书指出,没有良好的课堂方面的评价,就没有良好的实践;课堂层面良好的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层面的评价实践。

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一)细化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学习,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提前设计好评价量表,告知学生评价标准,然后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使用评价量表。借助评价量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每一项学生的活动都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在线进行评价量表的自评、互评和师评,快速呈现评价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具体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其他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在自评与互评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向优秀的同学学习。组织小组互评时,教师要讲清楚实施的规则,对小组评价进行再次评价,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可以采取纸笔形式,也可以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例如我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都要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好评价量表。同学们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借助科大讯飞学生平板的投票功能进行全班投票,评选结果能当堂呈现,教师根据评选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和指导。整个评价过程科学具体,能引导学生懂得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作业创新,完善作业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依据新课标精神,我在学生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内外实践活动。

(一)走出校园,进行新闻采访实践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由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部分组成。我根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完成了新闻阅读的教学后,布置了新闻采访作业和新闻写作作业。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写出采访计划,制定采访主题,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地采访,一名学生负责录制视频,两名学生进行采访,另一名学生作采访笔录。学生们制定的采访主题有:“疫情下的饭店生存现状采访”“身边的消防注意事项”“清洁工师傅的一天”等等。采访的人员有退休教师、花草培育基地的工作人员、清洁工、消防队员等等。采访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信息课上所学的知识,整理剪辑采访视频,然后每一名学生写出自己的新闻采访报道。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特别受学生欢迎。他们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实地去进行采访,记录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感受到不同以往的生活体验。最后学生写完新闻报道,并且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采访视频的展示,全班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综合学生一系列的活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计入过程性评价档案。这样的评价方式真正让学生做到紧密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实践研究和运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创作小说。

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我除了进行常规的课堂作文练习以外,还尝试进行了作文写作创新,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创作一部小说。

首先在全班征集写作内容,包括校园文学、科幻小说、逻辑推理小说等,学生们投票决定写作内容,根据投票结果,写作内容定为科幻小说。然后教师召开全班会议,大家讨论出写作主题:地球和外星球之间的故事,宣扬真、善、美。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选出写作小组长。写作小组长开会讨论,环境的设置,具体情节的开展,人物的确定等环节。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执笔写出小说的大纲,根据小组的数量,计划写十三章,每章3000字左右,每个小组负责一章的创作。根据自己的创作任务,四人小组再进行具体分工,有负责构思的,有负责执笔写作的,有负责绘制插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

具体的小说创作在暑假,学生们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在网上共同创作写小说。每个组写完自己的一章,还要认真研读别的小组的创作,保证内容衔接的流畅完整。等到开学的时候,一部四万字左右的小说《超光速文明》已经完成。

在这次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热情高涨,有的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科普资料,有的学生为了更好的进行创作,研读了好几篇相关的小说。以前学生头疼写作文的情形不见了,大家积极的进行创作,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不断学习,反复修改,这项作业成为学生假期最受欢迎的作业。最后老师组织全班对各章的写作进行了评价,但评价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在整个过程中,每一名学生的表现都很优秀,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丰富了视野,锻炼了自己,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真正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结合整本书阅读,布置精彩纷呈的名著作业。

在名著教学方面,我注重整本书阅读和作业创新,根据不同的名著,不同的章节设计创新作业。例如组织学生读《水浒传》的时候,让学生围绕“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的故事情节绘制思维导图,以便学生直观清楚的梳理故事情节。读完《西游记》后绘制主题手抄报,把书中的人物形象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读完《红岩》后再班内进行话剧比赛,学生们自由结组,选取《红岩》中的经典片段,用话剧的形式再现书中的精彩情节,学生们慷慨激昂的话语,形神兼备的动作,都诠释着他们对名著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主题的深刻领悟。

多种多样的名著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精彩之笔,融名著于各种形式的作业展示中,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立足核心素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性评价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作为人类的评价活动之一,都与评价主体的评价目的相关。因此,进行课程评价必须确立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主体的评价机制。在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时,应允许课程评价的主体都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把各自的见解平等地展示出来。具体来说,课程评价主体应以教师评价为主,结合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团体的人员,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等。

过程性评价应体现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进行作文写作课教学时,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整个校园的花草树木,亭台轩榭、假山池沼等。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景物特点,为校园的各个景点起名字,并为你眼中最美的校园景物写抒情小赋。学生写完后用卡片放置在自己所写的景点处,全校的领导、师生、园丁都可以为同学们的小赋打分,在自己喜欢的小赋下面画一颗五角星,最后根据得“星”的多少,评出优秀作品。这个活动,深得全校师生喜欢,学生们被这种别开生面的写作方式吸引,都踊跃参加。辛勤的校园园丁看到盛开的花朵旁边优美的文字,都积极地参与评价。园丁对自己栽种的花草最熟悉,对符合花草秉性气质的文章大加赞赏。老师、学生、园丁都参与到这次写作的评价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能体现评价的科学全面。

这次活动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和辛勤的园丁。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评价,是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有益补充。

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的时候,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利用“和教育”的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一起参与作文的评价,例如我让学生写的作文《家庭中最温馨的一件小事》,首先请家长进行评价,文章选材是否真实?学生所写的场景是否能生动细致地再现当时的场面?文章是否感动了家长?从家长的角度进行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指出:“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在进行课堂评价和作业创新设计的时候,我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和信息技术,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加便捷,使教学评价的实施更加高效,促进师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多元互动。利用信息技术更能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语文课堂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可立即形成评价,及时得到反馈,促进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日常中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更科学高效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王少非,夏雪梅.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吴永军.课堂社会学[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马存友.大单元教学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