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创新研究

作者

周蓉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五幼儿园 650200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学前教育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由于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育人元素,可使得幼儿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更夯实幼儿文化自信形成基础。

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创新价值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其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在当下仍旧有着极强的教化意义,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展教学中渗透了传统文化。从幼儿园教育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来看,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能够使得幼儿园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素材,促进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加深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且可使得幼儿获得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得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幼儿的正确价值观 [1]。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

(一)建设基于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

为促进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可做好对于幼儿园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实际情况的整体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选择适宜幼儿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使得幼儿所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围绕传统节日进行课程的设计,以故事的形式为幼儿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使得幼儿在故事中认知到传统节日的象征意义。其次,教师还可将传统民俗作为针对幼儿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幼儿讲述具有代表性的风俗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当地的传统民俗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拉近幼儿与知识的距离,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第三,教师还可将传统艺术的内容作为课程建设素材,围绕戏剧、音乐、绘画以及舞蹈等开展教学,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2]。

(二)创新传统文化的渗透形式

1. 以实践活动形式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类型上较为多样化,为使得幼儿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在促进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还需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形式进行创新。由于幼儿喜爱趣味性较高的事物,教师可利用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为趣味化的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实施中,以戏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以戏剧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幼儿欣赏戏剧表演,为幼儿讲述戏剧知识,组织幼儿制作出戏剧表演的服装以及道具,并演绎出戏剧的选段。由于这种主题活动极具开放性与趣味性,能够使得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并在主题活动中加深对于戏剧的了解。

2. 以家园合作形式渗透传统文化

在幼儿园教师创新传统文化渗透形式时,还可运用家园合作形式开展。在实施中,教师需做好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为家长讲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可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由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绘本,或者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以及文化馆等,发挥家长对于幼儿的正向引导,与幼儿园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将传统文化教学由课上延伸到课下,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3]。

(三)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能力可直接影响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的渗透效果。基于此,需做好对于教师的培训。在具体的实施中,幼儿园需创新对于教师的培训内容,将学前教育知识、传统文化等均作为针对教师开展培训的重要内容,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积累,便于教师更好地找出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切入点,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能力。

结语: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幼儿综合素养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上,可从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带动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更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高质量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衡山 . 幼儿园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内涵、问题及对策[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4(18):266-268.

[2] 高宏钰 , 霍力岩 , 张晨晖 , 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 :多重价值、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 [J]. 幼儿教育 ,2024(15):3-7.

[3] 彭峰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4):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