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于佳艳
砀山县第六中学 ,安徽省砀山县235300
摘要: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强调将零散的知识碎片以互相关联的形态呈现出来,让学生从学科整体角度学习数学、掌握且运用数学知识。本文根据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次函数”,从目标、教学、探究等角度入手,提出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进程持续深化背景下,开展大单元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调整的必然经历,也是为学生创建学习支架的有效措施。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情况,凸显目标中的单元性、强调核心素养导向,并且将核心素养培养元素与课堂环节相融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体学习单元知识、构建系统知识框架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数学计算思维、运用思维与数学思想,有效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分析大单元要素,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整合大单元要素,对于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教师对课程标准、学生、课程内容等要素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目标,应当符合课标要求,能够统领整个大单元,也要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方向、重点及核心素养培养方向[1]。
本次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是以“一次函数”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分析课标中相关内容阐述,明确这部分的课标要求是: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观念看待问题、掌握函数作图与运用方法,能理解函数与不等式、方程之间的关系。按照这样的思想,教师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变量,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2)能够在探索中构建一次函数模型,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与解析式;(3)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转化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从实际问题角度出发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数学的语言进行交流。(4)能够从多个角度发现生活中的变量关系,灵活运用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知识转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举一反三。(4)能够应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函数模型思想。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目标为依据,进一步对单元内外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结构分明、关系明确的知识框架(包含一次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次函数方面概念知识),进一步强调大单元教学整体性。
二、已有知识导入,辅助构建大单元知识体系
在明确大单元内容体系与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当按照科学的课时划分开展教学,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新课知识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了解新的知识,整合新旧知识框架,进一步发展整体性的数学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知识储备[2]。
以“一次函数”大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为例,本节课侧重“新知传授”。教师利用PPT给学生展示“以解的方程的方式解决小明的问题”的动态视频,提问:“请大家观看视频,小明遇到了什么样的生活问题呢?他是如何利用手中的钱购买更多的食物的呢?他解决问题时利用了什么知识?”学生们纷纷回答:“他使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追问:“那么他是如何解方程的呢?有哪些步骤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这一生活化情境之下,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们观看视频自然调取相关记忆,利用之前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回答教师的问题。在学生们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产生强烈兴趣时,教师进一步拓展课堂情境,引入这样的背景:“小明所在区域有两家超市,为了减少库存,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打折促销。甲超市的商品按7折出售,乙超市对每人每次购物中超过300元的部分打8折。x表示商品原价,y表示实际购物金额,请问,这两家不同的折扣活动中,y与x的关系都是怎样的呢?”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结合已有学习经验与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数学还是独立思考,自然而然地利用知识表示y与x的关系。当学生发现已有知识不能够完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就产生了疑问,形成认知冲突。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学生们自然地形成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理解,在脑海中构建了系统化的“方程与函数”的知识体系。
三、组织大单元探究,落实核心素养
在生活情境之下,教师已经引导学生推导出了关于一次函数的概念知识,那么,如何运用一次函数知识,如何在复杂问题中同时运用大单元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接下来面对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内化知识、发展数学模型思想、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教师立足大单元整体布置自主探究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之下抽象出函数、方程等模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3]。
“一次函数”大单元第二课时课堂上,教师展示“甲乙两所超市背景下y与x的关系问题”,给学生展示这个问题的函数图像,并且引导学生思考:“x取值范围是什么时,其在函数图像中会位于横轴的上方。这种情况下,y的取值范围是多少?”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布置了这样的探究任务:根据“函数图像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一次函数图像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班级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并且各小组之间互相分享答案。之后教师继续布置探究任务:请大家根据函数图像思考“x分别取何值时,小明在甲、乙两超市购物一样划算?”经过一系列的激烈探讨与交流,学生们总结出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1)函数取值≠0时,这个问题的y与x的关系为不等式形式;(2)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方时,其所对应的不等式>0,相反则<0。教师组织一系列的大单元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问题中从整体角度思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具体的情况分析关系规律,进一步直观感受三者数学模型的异同,发展模型思维与逻辑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新课改视域下初中教师改变以往单课时的教学方式,以大单元整体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更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更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建议教师发挥大单元教学优势,以系统化、整体性作为组织学科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立足整体角度认识数学现象、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从而获取良好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骆刚.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04):53-56.
[2]黄鹰.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以北师大版上册第二章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12):40-42.
[3]杨振宇.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有关方程教学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03):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