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涯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发展型资助的实现路径分析

作者

张树平 邵冬基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 213164

摘要:基于教育公平出发,我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资助工作一直高度关注,确保不会有大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辍学。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教育资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在贫困大学生资助中,探索出一条基于大学生生涯的发展型资助是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对大学生现有资助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生涯发展下的发展型资助进行探究,致力于找出一条能够实现生涯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发展型资助的路径。

关键词:生涯发展;大学生;发展型资助;资助模式

前言

在传统的大学生资助模式中,往往只关注帮助大学生解决现有的经济困难,而容易忽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生涯发展视角下要关注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职业规划,帮助拓展大学生发展空间。这种资助模式更有助于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发展型资助模式,对于高校大学生资助和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1.大学生现有资助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现有的资助模式涵盖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资助体系[1]。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侧重于奖励优秀学生,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则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此外,还有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辅助措施,确保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然而,当前大学生资助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资助资金使用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上缺乏理性,导致资助资金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第二,缺乏完善的信息记录平台,使得资助审核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强、信息错漏等问题,影响了资助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第三,资助过程中诚信缺失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学生通过虚假申报等手段获取资助,损害了资助体系的公信力。

2.生涯发展及生涯发展型资助

2.1生涯发展型资助的内涵界定

生涯发展视角强调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对于正在开展自身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资助的目标应与其生涯发展紧密相连。面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资助的首要目标是提供经济支持,确保他们能够持续接受教育[2]。这既涵盖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也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的经济援助,以减轻经济负担,使学生能专注于学业和职业发展。

2.2生涯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

(1)能够改善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水平

贫困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往往面临诸多困境,如缺乏实践经验、职业技能不足等。生涯发展型资助通过提供实习机会、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他们弥补这些短板,提升职业发展水平。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多机会,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3]。

(2)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自立自强

生涯发展型资助不仅关注经济上的支持,更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通过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创业扶持等服务,资助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资助方式有助于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3)能够实现学生资助“授人以渔”的转变

传统的资助方式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直接支持,而生涯发展型资助则更注重“授人以渔”。它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掌握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资助方式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困难,还为他们提供了长期发展的动力和支持。

3.生涯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发展型资助的实现路径分析

3.1完善资助政策

在实现大学生发展型资助的路径中,完善资助政策显得尤为关键。政府应致力于制定更为全面且灵活的资助政策,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个体需求[4]。

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资助政策的涵盖范围需进一步扩大。除了传统的经济补助,还应将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资助纳入政策体系。大学生在求学期间,除了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生涯规划、技能培训、实习机会等多方面的帮助,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资助政策应具备灵活可调的特性,能够根据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阶段进行适时调整。由于不同大学生在学业表现、生涯规划和就业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资助政策应能灵活响应这些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方案。如,对于学业优秀、发展潜力大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奖励和资助以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对于面临困境、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则应提供特殊补助或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样的灵活调整能够确保资助政策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资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3.2加强资助项目的评估与反馈

为确保大学生发展型资助的有效实施,资助机构应积极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估资助项目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了解项目需求和效果,进而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反馈结果,资助机构可调整和改进项目,提升质量和效果。评估内容涵盖资源丰富度、与大学生专业和兴趣的匹配度、对学术和职业发展的帮助等。通过科学评估,资助机构可及时发现并改进项目中的问题和不足。收集大学生对资助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了解真实需求,以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的资助项目。同时,跟踪调查资助项目的实际效果,认真对待大学生反馈和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资助机构需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大学生需求,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资助机构在评估与反馈过程中,可以特别关注该专业学生对实习机会、电商平台技能培训、网络营销策略指导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希望获得更多与电商行业直接相关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培训。基于此,资助机构可以调整项目设置,增加与电商企业合作的实习项目,提供电商平台操作、数据分析、网络营销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项目内容和形式,确保资助项目能够紧密贴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3.3引入职业规划教育

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中,引入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还能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资助机构可以与高校合作,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这些课程和指导应涵盖行业分析、职业定位、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职场环境,做好职业规划。此外,资助机构还可以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等为学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发展前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3.4 由扶贫向扶智转变,提升学生生存技能

传统的资助模式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而现代资助理念则更注重扶智,即提升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转变,资助机构需要在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可以通过开设技能培训课程、提供实习机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例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资助机构可以提供电商平台操作、网络营销等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业项目、社会实践等,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资助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还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生涯发展视角下,对大学生实施发展型资助是关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未来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举措,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提出高校要加速完善发展型资助政策,加强资助项目的评估与反馈,同时引入职业规划教育,加速由扶贫向扶智转变,提升学生生存技能,通过多项措施应用,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权. 家庭贫困退伍复学大学生发展型资助的有效路径——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军转民, 2024, (15): 189-190.

[2]王娟, 汤靖雯, 周美丹. 互联网时代发展型资助模式下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精准扶贫工作研究[J]. 南方农机, 2024, 55 (09): 170-173.

[3]李春辉.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项目化发展的路径探索——以信息工程学院为例[A] 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五)[C].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教成果交流专业委员会,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2024: 4.

[4]鹿奎奎.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赋能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37 (07): 54-57.

[5]陈斌. 关怀理论视角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4SG工作法”的实践研究——以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资助为例[J]. 中国食品工业, 2023, (23): 106-109+113.

张树平1981年6月  女 江苏省响水县  汉族  大学生资助 研究实习员  本科

邵冬基1980年10月  男 江苏省常熟市 汉族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  助理研究员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