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适用于ABS树脂的含季鏻盐结构的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

徐速 陈勇 刘和文

1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合肥市,231100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徽省合肥市,230026

摘要:本文分别合成了4种不同长度烷基侧链的含季鏻盐结构的抗菌剂(MAP-n),并对其抗菌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AP-n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并且烷基侧链越长,抗菌性能越好。结合TGA分析,MAP-11满足制备ABS抗菌塑料的加工工艺要求。

关键词:季鏻盐;抗菌ABS塑料;最低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

0 引言

目前,ABS工程塑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家用电器产品。但是,ABS塑料在日常使用中容易滋生细菌。采用如紫外线、双氧水、次氯酸等常用的杀菌方法,其化学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影响其性能和寿命且还会受到细菌的再次污染。因此,制备含有抗菌结构的ABS塑料是十分必要的[1, 2]。

季鏻盐是一种抗菌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光谱的抗菌剂,且季鏻盐的抗菌性能优于同类季铵盐抗菌剂[3, 4]。但是,季鏻盐型抗菌剂属于有机小分子抗菌剂,其热分解温度较低,起始热分解温度低于ABS树脂的加工温度,共混等常用的加工方式不适用于制备抗菌塑料。

本文合成了具有季鏻盐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抗菌剂,并对其抗菌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找到适合与ABS采用共混方式加工制得抗菌塑料的抗菌剂。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及仪器设备

3-溴-1-丙醇、6-溴-1-己醇、9-溴-1-壬醇、11-溴-1-十一醇,97%,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三乙胺,分析纯,国药试剂;甲基丙烯酰氯,98%,国药试剂。

集热式磁力搅拌器(85-2A),郑州恒岩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型(RE-52A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电子天平(FA2004),常州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TG 209 FL型热失重分析仪,德国NETZSCH公司。

1.2 季鏻盐抗菌剂(MAP-n)的合成

分别称取一定量的3-溴-1-丙醇、6-溴-1-己醇、9-溴-1-壬醇、11-溴-1-十一醇和三乙胺,在CH2Cl2中搅拌溶解,随即在2h内在冰浴条件下滴加一定量的C4H5ClO,反应1h后撤去冰浴,并在20℃温下继续反应24h。反应完成后,采用旋蒸法去除多余的CH2Cl2,制备得到中间体(MA-n)。

然后将一定量的MA-n搅拌溶解于三苯基膦、对苯二酚及乙腈中,并在80°C下反应72h。反应完成后,采用旋蒸法去除多余的乙腈,制备得到MAP-n。

1.3 测试与表征

1.3.1 热失重分析(TGA)

在氮气氛围下,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的TG 209FL型热重分析仪对MAP-n进行热失重分析,以20°C/min的速率从30℃升高到600℃。

1.3.2 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的表征

采用GB/T21866-2008方法配制NB培养基及菌悬液,并对MAP-n的MIC和MBC进行测定。通过肉眼对培养基的浑浊情况进行观察,以能够保持培养基清澈的最小浓度作为抗菌剂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无菌落生长的最小浓度作为其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2 结果与讨论

2.1 季鏻盐抗菌剂(MAP-n)的TGA分析

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的TG 209 FL型热重分析仪对MAP-n进行热失重分析,在氮气氛围保护下,以20°C/min的速率从室温升高到600℃,其热失重曲线如图1所示,得到的热失重温度列于表1中。

以T5%作为起始热分解温度,从图1和表1可见,MAP-3、MAP-6、MAP-9及MAP-11随着烷基测量长度的增加,起始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而其最大热失重速率随着烷基测量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热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在 315-330°C之间。ABS树脂的加工温度一般低于220℃,而MAP-9和MAP-11的T5%满足ABS树脂的加工要求。

2.2 季鏻盐抗菌剂(MAP-n)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

由于抗菌剂(MAP-n)是不溶于水的,所以采用MIC和MBC来评价其抗菌性能。MAP-n对大肠埃希氏菌(E. coi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MIC和MBC分别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抗菌剂MAP-n对大肠埃希氏菌(E. coi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且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大,MIC和MBC逐渐减少,表明抗菌效果随着抗菌剂侧链烷基的增长而变好。

3 结论

本文合成了含不同长度烷基侧链的4种含季鏻盐结构的抗菌剂(MAP-n)。季鏻盐型抗菌剂(MAP-n)均表现出不错的抗菌性能,并且其抗菌性能随着烷基侧链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结合TGA分析,MAP-11满足制备ABS抗菌塑料的加工工艺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浩, 张师. 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在抗菌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宄进展[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9, 36(5).

[2] 赵欣, 朱健健, 李梦, et al.我国抗菌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J]. 材料导报,2016, 30(07): 71-76

[3] Chang L., Zhang X., Shi X.,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ntibacterial fiber modified by quaternary phosphonium salt on the surface of polyacrylonitrile fiber[J].Fibers & Polymers, 2014, 15(10): 2026-2031

[4] Siedenbiedel F., Tiller J.C.. Antimicrobial polymers in solution and on surfaces: Overview and functional principles[J]. Polymers, 2012, 4(1): 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