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伍应急响应能力提升与实战化训练研究
钟剑峰
深圳市宝安区消防救援大队西乡消防救援站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消防队伍应急响应能力提升与实战化训练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通过强化实战化训练,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加强装备建设与技术创新,提升消防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消防队伍;应急响应能力;实战化训练
一、消防队伍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性
(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火灾和灾害事故发生时,消防队伍能够快速响应并展开救援行动,可以及时营救被困人员,控制火势和灾害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高层建筑火灾中,快速的应急响应和高效的灭火救援能够避免火势迅速扩大导致整栋楼的人员陷入危险境地。
(二)维护社会稳定
重大灾害事故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消防队伍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能够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公众信心,防止因灾害引发的社会动荡和不良影响。如化工园区爆炸事故,如果不能迅速控制局面,可能会引发周边居民的恐慌性撤离和社会秩序的混乱[1]。
二、消防队伍应急响应能力现状与问题
(一)应急响应机制方面
1.信息传递不够顺畅
在接警后,信息在消防指挥中心与各救援中队之间的传递有时会出现延迟或不准确的情况。例如,报警人提供的地址信息模糊,导致消防车辆在途中耽误时间寻找准确位置;或者指挥中心对灾害现场情况掌握不全面,不能及时将关键信息传达给一线救援人员。
2.协同作战流程有待优化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消防队伍在联合救援时,协同作战的流程和规范不够完善。各队伍之间的沟通协调、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容易出现重复作业或救援漏洞,影响整体救援效率。如在跨区域森林火灾救援中,各地消防力量在汇合后不能迅速形成高效的协同作战体系。
(二)实战化训练方面
1.训练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实战化训练内容未能充分结合当地常见的火灾和灾害类型进行设计。例如,一些城市地区消防队伍在训练中对化工火灾的应对训练不足,而在一些化工产业集中的地区,对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针对性训练又相对欠缺。
2.训练场景模拟真实性不足
现有的训练设施和场景模拟难以完全还原真实灾害事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比如在模拟地震救援训练中,很难营造出真实地震后的建筑废墟环境、余震干扰以及被困人员的复杂状况等,导致消防队员在实际救援中面对真实场景时可能出现应对不足的情况。
(三)装备与技术方面
1.装备配备不均衡
不同地区的消防队伍在装备配备上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消防装备相对先进、齐全,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面临装备老旧、数量不足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偏远山区的消防中队,可能缺乏应对大型化工火灾的专业消防车和防护装备。
2.技术应用滞后
消防队伍在新技术的应用上相对较慢。如在无人机、智能消防机器人等新兴技术装备的应用方面,部分消防队伍还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充分发挥这些技术在灾害侦查、灭火救援等方面的优势。
三、提升消防队伍应急响应能力与实战化训练的策略
(一)优化应急响应机制
1.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消防队伍内部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如公安、医疗、交通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接警信息、灾害现场实时数据(如火势蔓延情况、建筑结构信息等)、救援力量分布等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确保各救援力量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完善协同作战预案与演练
制定详细、科学的协同作战预案,明确各消防队伍以及不同部门在联合救援中的职责、任务分工和协同流程。定期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作战演练,通过演练不断检验和完善预案,提高各救援力量之间的默契度和协同作战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城市消防队伍与森林消防队伍进行联合火灾救援演练,模拟不同类型火灾场景下的协同作战[2]。
(二)强化实战化训练
1.定制化训练内容
根据当地的火灾和灾害事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实战化训练内容。如在城市地区,加强高层建筑火灾、地下建筑火灾、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等的训练;在化工园区周边,重点开展化工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处置训练;在地震多发地区,着重进行地震救援训练等。同时,结合不同季节火灾风险特点,如冬季的居民火灾高发期,夏季的森林火灾高发期等,合理安排训练重点。
3.提升训练场景模拟真实性
加大对训练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更加真实、复杂的训练场景。例如,建设模拟真实建筑结构和火灾场景的训练基地,设置可模拟多种灾害环境(如地震废墟、化工泄漏现场等)的训练场地,并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辅助训练,增强消防队员对真实灾害事故的感受和应对能力。
(三)加强装备建设与技术创新
1.均衡装备配备
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防装备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贴等方式,逐步缩小不同地区消防队伍装备配备的差距。同时,根据各地灾害特点,合理配置装备资源,确保各地区消防队伍都能配备适应本地灾害救援需求的专业装备,如为森林消防队伍配备专业的森林防火车辆、灭火机具等;为城市消防队伍配备高层灭火救援装备、消防机器人等。
3.推动技术创新应用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消防技术装备。加快无人机、智能消防机器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推广。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灾害现场侦查、图像传输和热成像监测,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使用智能消防机器人在危险环境下进行灭火和救援作业,减少消防队员的伤亡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火灾发生规律和救援案例,优化训练内容和应急响应策略等。
四、结论
消防队伍应急响应与实战化训练至关重要。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可保障信息传递精准高效、协同作战流畅有序;定制化训练内容能贴合各地实际灾害特点;提升场景模拟真实性让队员更适应实战;均衡装备配备与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则强化了队伍硬件与技术支撑。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队伍专业素质、协同作战及应急响应能力,有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未来,消防队伍需紧跟时代步伐,持续优化体系,为构建安全社会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华,何宗周. 建队伍联防共治 “半小时”应急响应——四川省南充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调查 [J]. 中国应急管理, 2022, (03): 82-85.
[2]姚永锋. 建设数字化消防救援队伍指挥中心 [J]. 信息化建设, 2020, (07): 62-64.
作者简介:
姓名:钟剑峰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广东化州 职务:站长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灭火救援 出生日期:198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