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作者

薄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盖,高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构建“大思政”格局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引言:“大思政”理念提出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进入到一个更加系统化的发展阶段,学生管理工作中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从思想品德、社会责任与职业素质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塑造,能够在提升管理效能、创新管理模式中逐渐形成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构建“大思政”格局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一)有助于明确学生管理目标

明确学生管理目标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清晰的管理目标,才能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协调发展[1]。构建“大思政”格局能够帮助学校管理人员明确学生管理的核心任务,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大思政”格局中管理人员可整合各方资源,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系统化、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同时,“大思政”格局能够使管理人员在制定学生管理计划时,明确德育与智育的平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优化学生管理内容体系

优化学生管理内容体系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技能协调发展的关键,只有完善、系统的管理内容,才能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大思政”格局能够帮助学校管理人员优化学生管理内容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管理人员结合“大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相融合,构建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可将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等多维度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管理范畴,确保管理内容能够覆盖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路径

(一)融入“大思政”理念,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融入“大思政”理念,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可将育人目标从单一课堂拓展到更广泛的育人环境,管理人员可以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覆盖课内外、校内外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3]。

而全方位育人体系构建中,首先应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将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觉悟与职业素养。还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在此基础上,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大思政”理念中,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积极与社会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不断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职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能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体会责任与奉献,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与坚定信念。

(二)依托“大思政”平台,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为创新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可依托“大思政”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格局。在“大思政”平台框架下,管理人员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平台能够将学生日常行为、思想动态和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可追溯的管理数据,帮助管理人员精准实施个性化管理。同时,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专题讲座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大思政”平台基础上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管理人员通过平台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相契合,并通过精细化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等工作,及时干预学生问题,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应注重打破校内外壁垒,利用“大思政”平台链接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职业体验等,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共同关心学生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融合。

(三)强化“大思政”引领,提升学生管理效能

强化“大思政”引领中,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大思政”理念系统化推进管理机制的改革,确保管理效能最大化。在强化“大思政”引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生管理框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管理工作有机统一,在学业管理、班级建设、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具体的工作方案与任务部署。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动校内外资源,整合教学、行政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向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提升管理效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管理人员还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和智能化管理工具,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以智能化系统实现学生动态信息的实时追踪与数据化分析,从而精准掌握学生思想状态与行为表现,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与教育方式,优化学生管理的资源配置,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结束语: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更加系统化和立体化的推动力。管理人员可通过优化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升管理效能,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觉悟与职业素质的协同提升,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哲. 高职院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3(1):104-108.

[2] 李建容. "精准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J]. 情感读本,2023(8):51-53.

[3] 周梦圆. 高职院校基于思政课开展法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立足"大思政课"的视角[J]. 教师,2023(2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