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分析

作者

李宇峰 李兵 秦昌明

山东鲁中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

   

引言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长期的交通荷载、环境腐蚀以及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裂缝的出现,已成为影响桥梁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修复桥梁裂缝并提高其抗裂性能,已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1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1 高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于道路桥梁以及其他建设项目中,可以发挥其高耐久性优势,使工程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使用价值也得到一定改善。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渗性比较突出,车辆行驶、阳光照射、水浸等因素带来的破坏虽然无法根本消除,但影响显著降低,化学腐蚀和物理磨损水平得到一定控制。如大部分低等级工作路面可能在长期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变、塌陷问题,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可达到100MPa 甚至 180MPa 以上,即便通行压力较大,仍可保持路面稳定,使用耐久性理想。

1.2 应用性能理想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性能也较为理想,体现在易加工、便于浇筑等方面。大部分高性能混凝土需要应用各类外加剂,以实现理化性能的改进,用于道路桥梁施工的高性能混凝土,可通过加入改性材料、外加剂等方式,实现流动性的改善,组织路面浇筑时便利性提升,可减少混凝土堵管、流动性不高、浇筑死角等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参数调整、预分析等方式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可塑性。如弹性模量,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多在 20\~25GPa 之间,高性能混凝土弹性模量可以达到 40GPa、50GPa 以上,整体性能得到改善。

1.3 高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点在于强度较高。大部分用于道路建设的混凝土,其强度不超过 50MPa,多在 25\~30MPa 之间,加工得当的高性能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可以达到 60MPa、100MPa、150MPa 以上,即便通行压力大、载重车辆行驶频繁,路面、路基各处也能应对来自垂直方向的负载影响,保持结构稳定,进而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性能。此外,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水化热水平较低的特点,这一特点意味着其浇筑早期、干凝过程中,出现裂缝、中空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较低。而常规混凝土可能在水化热影响下出现内部质量隐患,降低强度水平,较低的水化热对应提升了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强度,改善了道路桥梁质量。

2 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 做好原料的选择与准备

原材料的选择对于高性能混凝土各项参数性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即便是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如若没有挑选好其他原料,也可能影响到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在进行水泥种类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浇筑后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抗拉等性能。在各项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应当积极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以此来尽可能减少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从而避免高温带给工作的不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裂缝发生概率,此外还应当选择一些外掺剂,如减水剂,以此来减少用水量,降低水胶比,有效防止后期出现泌水现象。

2.2 依照正确的工序完成混凝土的浇筑

在确保高性能混凝土有效应用于道路桥梁施工时,不仅需要确保原料质量,科学地设计混凝土配比,同时还应当全程跟进后续的浇筑过程,进一步确保并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效果。为此,应当从严把控浇筑工序,依照正确的工序完成浇筑,一般需要按照布料、振捣、抹平和修整的工序完成作业。与此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还应关注坍落度与入模温度等指标的控制,通过从严把控此类指标确保其最终的浇筑质量。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与后期处理技术

① 后期裂缝的防控:高性能混凝土在水胶比较低的情况下,其硬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内应力,导致收缩裂缝的产生。如何有效控制裂缝,保证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依旧是一个技术难题。②解决方案:为了避免养护阶段的问题,施工方可以采用高效的养护膜覆盖、蒸汽养护等方法,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防止水分过早蒸发。针对裂缝控制,可以考虑使用纤维增强技术或裂缝自愈合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4 耐久性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通过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了解其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

侵蚀性等方面的性能特点,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改进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选择,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3 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

3.1 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性分析

① 初期投资与成本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成本,尤其体现在其复杂的配方和高标准的原料选择上,其往往使得施工单位在初期投入时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将增加原材料采购的费用。 ② 施工与维护成本的长期效益:尽管高性能混凝土的初期成本较高,但其在长期使用中的经济回报显著。高性能混凝土优异的抗裂性、耐久性和抗渗性,大幅降低了后期维护和修复的成本。尤其在极端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结构的损坏频率和维护需求,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③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初期成本虽然较高,但从整体上看,随着其耐久性和低维护需求的优势显现,其长期投资回报相对较高。许多工程领域,特别是桥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运用高性能混凝土可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因维护和修复造成的额外支出。

3.2 高性能混凝土对环境可持续性的贡献

① 材料的绿色性:高性能混凝土在配方设计中,巧妙地将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融入其中。这一做法不仅有效减少了废料的堆积和排放,还显著降低了新材料生产所带来的环境负担。 ② 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高性能混凝土凭借其优异的密实性和低渗透性,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水和能源的消耗。而其抗腐蚀性也使得建筑在面对极端气候和恶劣环境时,能够保持更长久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因损坏导致的拆除和重建需求,进一步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消耗。尤其在建筑拆除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回收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形成良性闭环。 ③ 优化建筑能效:高性能混凝土因其较低的热导率,成为提高建筑隔热性能的理想选择。在炎热的夏季或严寒的冬季,它能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减轻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负担,进一步减少建筑的碳足迹。通过这种方式,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在节能减排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

结束语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强大,可用于高层建筑、路桥工程、地下工程等施工领域,通过正确选用材料、优化设计配合比、控制施工技术环节,可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发展。随着相关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在以后建筑施工生产中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 张嘉伟.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J]. 大众标准化,2025(2):133-135.

[2] 李伟 .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 居舍,2024(23):51-53.

[3] 张蔚.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 江苏建材,2024(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