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剖析

作者

王俊杰

身份证号:342501199307037815

摘要: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性能、行车安全与寿命周期。工程监理在确保沥青路面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深入探讨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监理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审核、施工工艺监督、压实度控制以及质量检测验收等要点,旨在为提升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提供全面的监理实践指导,保障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交付与长期稳定运行。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一、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沥青路面因其平整性好、行车舒适性高、维修相对便捷等优点,成为公路工程的主流路面形式。然而,沥青路面施工受原材料特性、环境因素、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影响,质量波动较大。工程监理作为质量把控的重要防线,必须精准把握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严格监督施工全过程,确保沥青路面达到设计要求,为公路的高效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一)沥青材料

沥青的品种与标号应严格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监理人员需查验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核实沥青的来源与批次。

对进场沥青进行抽样检验,重点检测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关键指标。例如,针入度反映沥青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软化点关乎沥青在高温下的抗变形能力,若软化点过低,夏季路面易出现车辙。监理要确保各项指标满足相应规范标准,一旦发现不合格,坚决要求退场处理。

(二)集料

粗集料应质地坚硬、洁净、无风化,形状接近立方体,并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监理需检查集料的开采源或生产厂家资质,现场查看集料的加工过程,防止针片状颗粒含量超标,因为针片状集料过多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力,导致路面结构松散。

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等,要确保其细度模数符合设计范围,含泥量控制在规定限值以内。含泥量过高会吸附沥青,减少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力,使路面易出现水损害。监理应定期抽检细集料的各项指标,要求施工方对不合格集料进行冲洗或更换。

矿粉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填充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磨制,要求其亲水系数小于 1,细度达标。矿粉质量不佳会影响混合料的密实度与沥青胶浆的性能,监理要严格把控矿粉的进场验收与储存环节,防止受潮结块。

三、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审核

(一)目标配合比设计

施工单位提交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后,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审核。首先,审查设计所依据的原材料试验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确保原材料性能指标真实可靠。

依据设计交通量、气候条件、道路等级等因素,核验沥青与集料的比例是否合理。例如,对于重载交通道路,应适当提高集料的骨架嵌挤作用,增加粗集料比例,同时选用较硬标号的沥青,以增强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在寒冷地区,需考虑沥青的低温延性,适当降低沥青用量,防止路面低温开裂。

通过马歇尔试验等方法,对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复核,确保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为后续的生产配合比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产配合比设计

在施工单位进行生产配合比调试时,监理人员要旁站监督,确保热料仓集料的筛分、称重准确无误。热料仓集料的级配易受原材料波动、烘干加热过程影响,监理应要求施工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微调,使生产配合比尽量接近目标配合比。

对生产配合比设计得出的最佳沥青用量进行二次验证,结合试拌混合料的外观、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综合判断。若发现试拌混合料色泽不均、离析严重或马歇尔指标异常,督促施工方查找原因,重新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施工要求。

四、施工工艺监督

(一)混合料拌和

监理需检查拌和设备的性能与计量系统准确性,拌和机应具备自动计量、间歇式拌和功能,且计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沥青与集料按设计配合比准确拌和。

控制拌和时间与温度,干拌时间一般不少于 5s,湿拌时间根据混合料类型与拌和机性能确定,确保集料与沥青充分裹覆;沥青与集料的加热温度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过低则混合料拌和不均匀,影响路面质量。

定期检查混合料的出厂温度与外观质量,要求混合料色泽均匀一致,无花白料、结团现象,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禁止出厂。

(二)混合料摊铺

摊铺前,监理检查摊铺机的调试情况,确保熨平板的宽度、厚度、拱度等参数符合路面设计要求,振捣与熨平装置工作正常,能保证摊铺层的平整度与初始压实度。

监督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一般控制在 2 - 6m/min,匀速前进,避免摊铺过程中停顿、变速,防止混合料离析。同时,要求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内的混合料保持在布料器高度的 2/3 以上,减少离析现象发生。

摊铺过程中,严格控制摊铺层厚度,采用钢丝线、平衡梁等方式进行高程控制,定期复核测量数据,确保摊铺厚度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三)混合料压实

压实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监理要根据混合料类型、摊铺厚度等因素,审核施工单位制定的压实方案,包括压路机的选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一般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交替碾压,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消除轮迹。

控制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初压温度不低于 110℃,复压温度不低于 90℃,终压温度不低于 70℃。温度过高,压路机易粘轮,且混合料易推移;温度过低,压实效果差,路面难以达到规定压实度。监理人员应携带测温仪现场检测,确保碾压温度符合要求。

监督压路机的碾压顺序与操作规范,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不小于 1/3 轮宽,严禁压路机在未冷却的路面上掉头、急刹车,防止路面出现拥包、裂缝等缺陷。

五、压实度控制

(一)标准密度确定

监理应参与标准密度的确定过程,目前常用的标准密度确定方法有马歇尔击实密度、最大理论密度、试验路段密度等。对于不同的公路等级、结构层,应根据规范选用合适的方法,确保标准密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采用马歇尔击实密度作为标准密度时,要严格控制马歇尔试验的操作过程,确保试件制作、击实参数符合标准,使得出的击实密度能真实反映混合料的压实特性。

(二)压实度检测

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方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压实度检测,一般每 200m 测 1 处,监理按不少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 10% 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压实度检测方法主要有钻芯法、核子密度仪法等,钻芯法是最直接、可靠的方法,但具有破坏性;核子密度仪法操作便捷,但需定期校准,监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检测方法。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压实度不足,责令施工方立即采取补压措施,直至达到合格标准,确保路面的密实性与强度。

结论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源头把控,到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精细审核,再到施工工艺的严格监督、压实度的精准控制以及最终的质量检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监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与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控制要点,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确保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为公路交通的安全、畅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推动公路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发,谢敏.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监理实践 [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 (04): 122-123.

[2]张汨.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监理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04): 152.

[3]徐超宇.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管理单位的质量管理对策探讨 [J]. 科技资讯, 2011, (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