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涯发展教育视角的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土木

湛江市遂溪县大成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300

摘要:价值观教育是高中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生涯发展教育视角,分析了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当前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结合学生成长需求促进道德认知发展、聚焦生涯发展任务强化道德情感培育、关注道德实践能力加强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探讨了生涯发展教育理念下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建设,以期为新时代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涯发展教育;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

引言:价值观是人们评判事物、调节行为的基本尺度和标准,对个人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生涯发展教育的兴起,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立足学生成长需求,整合德育与生涯发展教育资源,创新德育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方法,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一、生涯发展教育视角下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德育与生涯发展教育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德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而生涯教育则更关注学生生涯意识的培养和生涯能力的提升,两者在育人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割裂。在生涯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可以与生涯教育有机融合,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德育价值观教育可以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生涯发展教育为德育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平台,学生在生涯体验和实践中内化价值追求,外化道德行为,实现知行合一。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当前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价值观教育脱离学生生涯发展需求

一些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灌输,热衷于对学生进行大道理的说教,罔顾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到教育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必要的指导,未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学会选择,德育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脱节,难以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德育价值观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一些学校的德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设计,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难以形成育人合力。德育与学科教学、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同时,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长、成长需求不够契合,未能立足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对学生的共性需求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照不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三)德育价值观教育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

不少学校的德育价值观教育仍然以说教灌输为主,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过于强调理论说教,而忽视了实践体验,学生缺乏亲身参与的机会,难以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行为习惯。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德育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考察不够,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持续提升。

三、生涯发展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内容建设

(一)结合学生成长需求,促进道德认知发展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道德准则、道德情感的认识和理解,是形成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的基础。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道德判断日益独立,但道德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德育价值观教育要关注学生这一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优化教育内容,加强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要开发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增加生涯教育的比重,引导学生认识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辨训练、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道德判断力。要加强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理解道德哲理,拓宽认知视野。同时,学校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道德的意义,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二)聚焦生涯发展任务,强化道德情感培育

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行为、道德规范的情感倾向和态度。高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学生情感体验丰富,道德情感逐步分化、独立,但群体間的差异较大。学校要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情感发展需求,整合情感教育资源,创设富有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陶冶情操,内化价值追求。要聚焦学生生涯发展的关键任务,引导学生澄清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的意义和责任,强化职业信念。加强生涯体验,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付出与奉献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肩负社会责任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回馈社会的情怀。要关注学生情感表达和宣泄的需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育人氛围,通过谈心谈话、班会、主题团日等形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宣泄不良情绪。

(三)关注道德实践能力,加强行为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德育价值观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加强实践育人,丰富德育实践形式,拓展校内外德育阵地,促进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德育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方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道德两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体验与感悟中强化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结语

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在生涯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德育价值观教育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现实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各方面资源,创新德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涯适应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康佳洁.基于研学旅行优化高中德育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3(4):187-189.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62.

[2] 蒋桂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理论逻辑及内在机理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3, 36(1):86-88.

注: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新高考背景下粤西偏远地区高中生涯发展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YQJK52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