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小学生职业定向的因素
陈恬伊 夏钿慧
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
摘要:中小学生对特定职业的兴趣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外在因素和内在驱动力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造成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职业定向的内外部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职业兴趣发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学生职业选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职业定向;内外部因素
[项目基金]此论文为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知无涯——基于衢州市中小学生群体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202311488066)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职业兴趣的培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人才结构和经济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职业兴趣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次暑假我们团队招募了一定的志愿者,面向衢州市柯城区的中小学生,针对个人特定职业选择,开展了暑期实践课程和研究调查本文将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维度,探讨造成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对特定职业兴趣的原因。
二、外在因素
我们小组本次开展的暑期实践课程和研究调查所得的结论显示,目前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的职业认知,多是由中小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典型的事件以及周围的评价,如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来判断自身的职业兴趣、自我能力优势的[1],这种职业梦想通常会比较理想和抽象。应当结合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点,达到落实和全面性。
(一)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职业、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对职业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兴趣。
1.父母职业
父母的职业背景直接影响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和接触。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会模仿父母的工作行为,对其父母所在行业产生兴趣,或者受到启发去探索相关领域的职业。
2.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的经济水平可以为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和发展资源,影响他们对职业的认知和选择。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体验机会,让其在职业体验中找到自己的规划方向。然而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则可能更注重职业的稳定性和收入的高低,能提供职业体验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些中小学生对职业的规划并非出自自身兴趣,大部分是基于生活,基于父母的选择。
3.家庭成员对职业的期望和态度
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父母对其职业选择的态度和期望可以极大地影响其的职业兴趣。据了解,有些家长长期在家庭教育中向学生灌输职业选择中的 “高大上”和“光鲜”,并分析所谓“低端职业” 或工种的弊端及不利,督促学生向“仰视链职业” 靠拢[2],导致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缺少理性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带上了有色眼睛看待一些职业。
(二)学校教育
衢州市柯城区教师的引导、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学生职业兴趣的重要因素。
1.教师的引导
教师的教学方法、专业知识、对学科的热情以及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都会影响学生对特定学科的兴趣。教师的期望和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对相关职业的兴趣。衢州市柯城区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客观地去看待他人的评价,不盲目相信或质疑,而是要认真地进行辨析、甄别,形成基于事实的客观判断[3]。
2.课程设置
学校提供的课程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和职业的认知。例如,STEM 课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强化可能会激发学生对这些领域的职业兴趣。
学校组织的职业体验活动,如职业日、工作坊、实习机会和行业参观,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实践,在实践中 领悟,从而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更真实而 具体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4]。但现实的情况确是,衢州市柯城区大部分的学校没有时间和经费开展此类职业体验活动,片面注重学生的成绩发展,这也是目前学生的职业规划理想片面的原因。
3.校园文化
学校的文化和环境,包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校园内的职业发展氛国,以及学校与行业的联系,都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兴趣。对于校园文化,衢州市柯城区的中小学校还有不足之处。校园学习氛围浓厚的同时也应当提升自身的校园职业发展氛围。
(三)社会文化
媒体传播、社会热点、公众人物的影响等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的职业兴趣产生影响。
1.媒体传播
媒体和流行文化,包括电影、电视、音乐、网络和社交媒体等,通过塑造职业形象和传播职业信息,对中小学生的职业兴趣产生影响。但由于其塑造的职业形象具有美化性和局限性,可能导致中小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片面性。在一些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中我们也发现了此类现象。
2.社会热点
社会对不同职业的价值观和认可程度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例如,如果社会普遍认为某些职业更高尚或更有价值,例如医生、老师、警察,学生会倾向于对这些职业产生兴趣。衢州市柯城区的中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普票认为医生、老师、警察更为高尚,更有价值。同时也更倾向于以后从事此类职业。
社会对不同职业的刻板印象,社会职业大倾向,可能会限制或引导学生的职业兴趣。例如现阶段盛行的“铁饭碗”考公考编,已经通过互联网媒介影响到了中小学生的职业观。
3.公众人物
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和公众人物作为角色模型,他们的职业成就和经历可以激励学生对特定职业产生兴趣。衢州市柯城区有些学生以他们所熟知的人物为榜样,向其学习并靠拢。
(四)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等宏观因素同样会影响学生对特定职业的兴趣。
1.经济增长与职业需求
经济增长通常会带来新的职业机会和行业扩张,增加对某些专业技能和职业的需求。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表现出对那些有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职业前景的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2.行业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中的行业发展趋势,如某些行业的快速增长或衰退,会影晌学生对这些行业的职业兴趣。例如,技术行业的蓬勃发展激发了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兴趣。
三、内在驱动力
(一)个人兴趣
职业理想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要经历由幻想到现实,由摇摆到稳定,由模糊到清晰这样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5]。
1.好奇驱动
在成长初期,中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以衢州市柯城区的中小学生为例,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可能聚焦于特定领域,如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多样性、物理现象等。对这些领域的好奇促使他们主动探索,不断寻求答案,从而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埋下种子。
2.热爱激发
在柯城区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发现自己的热爱,如艺术创作中的绘画、音乐演奏等,这种热爱会让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沉浸其中。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对相关职业产生向往,渴望在未来将这份热爱转化为职业追求。
(二)能力与自我效能感
1.能力展现
通过在衢州市柯城区的问卷调查及暑期实践中,不难推断如果中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方面展现出突出的能力,他们会更倾向于关注能够发挥这些能力的职业。例如,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对翻译、记者等职业产生兴趣。
2.信心建立
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例如,那些在科学方面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与科学相关的专业和职业[6]。Mohtar等人认为,有些学生即使在与科学相关的科目上有很好的成绩,他们也不一定选择与科学相关的职业。尤其是女生,如果她们对学习科学没有很大的信心或者认为自己不擅长于科学,就不会选择与科学相关的专业或职业[7]。
(三)价值观与理想
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与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衢州市柯城区的中小学生对职业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因素的认识和判断的结果。
1.价值追求
重视公平正义的学生,可能会被法律、执法等职业吸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注重环境保护的学生,可能对环保工作者、生态研究员等职业产生浓厚兴趣,期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理想指引
以衢州市柯城区为例,中小学生们都拥有各自的理想追求。有些学生怀揣着改变教育现状的理想,立志成为教育改革者或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学生梦想着通过创新为社会带来便利,从而对科技创业充满热情,渴望成为创业者。
(四)情感与认同
1.榜样力量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关键期,榜样的示范作用重大。杰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奋勇拼搏与荣耀斩获,能强烈触动他们。这不仅激发其对体育的热爱,更使他们对运动员职业深度认同,从而立志效仿,努力奋进。
2.职业魅力
部分职业自带独特魅力。医生救死扶伤所蕴含的责任与成就,建筑师设计伟大建筑所带来的创造满足,均能吸引中小学生,令其对这些职业心生向往,渴望投身其中。
四、结论
综合来看,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的职业定向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帮助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从而做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婷.基于小学生职业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的生涯教育策略——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J].中国德育,2021,(11):20-25.
[2]刘慧娟,陈永平.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8):132-136.
[3]朱凌云.中小学生涯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7.
[4]沈之菲.开启未来之路—中小学生生涯教育实施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0.
[5]童长江.职业心理研究与当代中学生择业特点[J].教育科学研究,1994,(03):12-16.
[6]王宁,段巍.什么因素影响中学生的科学职业期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4):39-48.DOI:10.19503/j.cnki.1671-6124.2021.04.006.
[7]MOHTAR L E,HALIM L,RAHMAN N,et al.A model of interest in STEM careers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2019(3),40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