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

作者

尤金莹

身份证号码:12010519870430512X

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在智能交通领域,其助力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与自动驾驶。医疗健康行业中,推动医疗信息化与智能诊断发展。

一、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

1.1 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电子信息技术是以电子学、信息技术为核心,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控制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范畴涵盖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微电子技术则聚焦于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随着制程工艺从微米级向纳米级不断演进,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大幅提升,推动了智能终端、超级计算机等设备的发展。

1.2 计算机技术内涵

计算机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开展计算、存储信息以及程序运行应用的技术,包含计算机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其中,计算机的硬件技术是计算机执行动作的物理设备,由CPU、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硬件设备构成,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对指令进行运行处理和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存储器包括内存及外存,内存用于存储正在被运行的程序及数据,外存用于存储和保留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则是构成人机交互作用的装置,包括键盘、显示屏幕等输入输出设备。

二、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2.1 智能交通领域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是交通拥堵问题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交通管控方面,安装了大量的交通监控摄像头、地磁装置、雷达装置等,收集道路上的实时流量、行驶速度、车辆密度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处理。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支持,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汽车周围的信息是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技术手段获得的,计算机则借助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实现自动感知障碍物、制订行车线路、做决策等动作,其中特斯拉公司推出的自动驾驶技术,蔚来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支持,对于提高道路行车安全与行车舒适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2 医疗健康领域变革

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促使医疗健康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电子病历系统、医院系统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将患者就诊时的各项信息进行电子化储存和管理,使得医疗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浏览与患者相关的资料如就诊记录等,查阅、查看患者的检查报告,及时准确地做出诊疗决策;新型的计算机类医疗器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化、图像化以及 CT、MRI 等能够快速地对人内部的器官结构进行扫描成像,并通过 CT 与 MRI 扫描后所生成的人体内部结构图片以更清晰的形式得以展现,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做出正确的疾病诊断;移动医疗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依托5G 技术构建的远程会诊技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远程会诊也让身处偏远地区的患者们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3 教育行业的革新

近年来,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教学行业的信息化、智慧化发展,智能化在线教育平台的构建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云计算技术、流媒体等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直播、回放、互动答疑等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智能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如智能辅导机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依托,通过分析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环节,给出知识点薄弱项并推荐相应内容供学生学习。虚拟实验室(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的应用可以弥补学生在化学、生物、实验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操作实验室,实现教师无须提供实验器材,也不必担心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出现安全事故。

2.4 工业制造的升级

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是智能制造、工业制造升级为智能化、数字化的主要动力。在工业控制自动化应用中,如 PLC 控制系统、DCS 控制系统等。在工业自动控制应用领域,这些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转并进行自动监视。而智能制造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整个生产过程提升。工业物联网是一种物联网技术和网络控制系统、生产设备、传感器相连构成的一个网络,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设备的各种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判定生产设备的故障,对生产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合理调整生产,找出最优生产参数。

三、应用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1 面临的主要挑战

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风险、安全风险以及人才风险。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核心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高端芯片制造和基础软件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例如我国在集成电路行业中的高端光刻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限制了集成电路行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算法创新、基础理论研究等方向较为薄弱,影响前沿技术应用开发。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攻击方式和数量不断增加,网上数据泄露事件多发,威胁公众的个人隐私安全以及公司或机构的商业机密信息安全乃至威胁国家安全,勒索病毒攻击、钓鱼网站等网络攻击事件给人们带来巨额的经济财产损失。

3.2 应对策略与建议

要解决这些难题,还应该从技术、安全及人才等方面着手,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大国家投入资金的建设,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等攻关,设立创新基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保障体制,国家应及时制定完善的网络及相关安全条例,对民众或企业的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等做好管控。企业要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使用加码措施、入侵防护装置等安全技术进行自我防范,并及时进行安全演习及风险考核,做好信息安全防控工作。高校要科学制定专业规划,及时适应专业科学发展的动态变化,并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开设先进的专业课程等,校企可以相互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培养务实型人才,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职业规划、继续教育培训等,吸引和留住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建立一个行业内的人才共享,能够合理流动,为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生活质量,成为数字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技术瓶颈、安全风险与人才缺口等问题仍需重视。未来需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完善安全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深化技术融合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向 君 .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在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J]. 中 国 宽带,2024,20(12):132-134.

[2] 谢 聪 .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在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J]. 中 国 设 备 工程,2024,(21):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