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曾松连
湖南省武冈市荆竹铺镇中心小学422400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正确看待语文学习,转变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语文学习,提升学习表现。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1情绪不稳定、性格偏执
儿童时期是个体人格形成和发展关键期,儿童人格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幼小时就离开父母,亲情严重缺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性格偏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即便成年后环境有所改善,早年造成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也不会轻易消失。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其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易怒等消极情绪,遇事容易暴躁和冲动。
1.2人际交往障碍
农村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经验,沟通能力相对较弱。沟通时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逐渐减少与外界的交流。因此,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倾向于独处,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缺乏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支持,面对被歧视和欺凌,往往不敢倾诉和反抗,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不自信、谨小慎微,怕被人嘲笑,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不爱与人交往的性格。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讨论。这种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
2.2发掘勤奋好学要素,引导学生模仿
勤奋好学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要素,也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课文主题。这类课文中通常会介绍某一人物勤奋好学的故事,令学生产生思想启发。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品质培养,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所出现的经典人物,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以《囊萤夜读》这篇课文为例,为学生提炼出了课文主人公的行为,告诉学生:“车胤是一个非常勤奋且刻苦的人,从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车胤的家境贫寒,甚至买不起灯油。在这种情况下,车胤只能够在夜晚通过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读书。相比之下,同学们的生活条件更为优越,在这样的条件下,你们更应该努力读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进行了对课文人物行为的模仿。例如,一名学生模仿车胤的行为,利用晚上的时间,复习回顾了之前所学习的全部课文,对这些课文产生了全新的理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生也由此产生了体会:“要抓住每一刻宝贵的时间,多学习知识,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好学是一种重要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当充分关联课文,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心理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更好地探究语文知识,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3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表演、写作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在朗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在表演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日记、心情故事等,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2.4写作表达,抒发情感,端正人生态度
写作是锻炼、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手段,也是学生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渠道。通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端正人生态度,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穷人》的教学为例。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穷苦渔民桑娜夫妇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展现了桑娜夫妇在面临困境时所展现的人性光辉,赞美了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温暖的故事到此结束,关于桑娜夫妇收养两个孤儿后的生活,课文并未交代。据此,笔者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组织学生续写课文内容。有的学生续写的内容比较阳光、积极,他们描绘桑娜一家通过努力,逐渐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学生续写的内容比较消极、颓废,他们叙述桑娜夫妇收养孤儿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双方都后悔收养了孤儿,开始彼此埋怨,经常吵架,最后一方出走,家庭破碎。学生续写的内容反映了学生的人生态度。虽然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笔者提倡学生创作的多元化,但是笔者更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美好,让学生感受人性的光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12):123-124.
[2]李晓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