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课程内容与临床实际对接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吴珍妮
四川五月花技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聚焦中职护理课程内容与临床实际对接问题。通过剖析现存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薄弱等,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升中职护理教育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为医疗护理行业输送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护理;课程内容;临床实际;对接
引言
在医疗卫生领域,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中职护理教育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行业的未来发展。然而,当下中职护理课程内容与临床实际的对接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岗位时,往往难以迅速适应工作需求。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探寻有效对策,对提高中职护理教育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意义重大。
一、中职护理课程内容与临床实际对接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许多中职护理院校,理论课程占据了较大比重,实践教学课时相对不足。以基础护理课程为例,理论教学可能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护理操作的流程和原理,而学生实际动手练习的时间却很少。这导致学生虽然在理论上知晓操作步骤,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因缺乏足够练习而无法熟练、规范地进行操作。
部分中职护理课程内容未能及时跟上临床护理技术的发展步伐。例如,在伤口护理方面,临床已广泛应用新型的湿性愈合敷料和先进的伤口评估技术,但课程内容可能仍停留在传统的干性愈合理念和简单的伤口观察方法上。这种陈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脱节,难以满足当下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薄弱
不少中职院校的护理实训中心设备老化、数量不足。比如模拟病房中的病床、护理仪器等,要么陈旧损坏,要么与临床实际使用的设备型号相差甚远。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练习时,由于模拟手臂不够逼真,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穿刺手感,这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对真实设备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中职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督不够严格,实习医院对学生的带教也存在随意性。有的带教老师自身工作繁忙,无暇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能盲目跟随,难以真正学到临床护理的精髓。
(三)师资队伍缺乏临床经验
许多中职护理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乏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经历。在讲解临床案例时,往往只能依据教材内容,无法生动、详细地描述实际临床情境。例如,在讲解急腹症患者的护理时,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急诊室的紧张救治过程,教师难以向学生传达实际护理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和应对技巧。
学校对护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教师培训计划。教师难以定期更新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无法将最新的临床护理理念和技术融入到教学中。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与临床实际脱节,无法给予学生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指导。
(四)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中职护理课程的评价体系中,理论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大。学生往往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上,而忽视了对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护理课程的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践考核仅占30%。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比重导致学生即使理论成绩优异,但在临床实践中却表现出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
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这些能力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然而,现有的评价方式未能有效考察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使得学校无法准确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中职护理课程内容与临床实际对接的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护理院校应重新审视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例如,将基础护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调整为1:1.5,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效果。
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临床调研,了解护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临床实际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比如,将新型护理技术、护理理念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保持同步。
(二)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应加大对护理实训中心的投入,购置先进、逼真的实训设备,使其与临床实际使用的设备相一致。例如,配备智能化的模拟人,能够模拟各种生理体征和病情变化,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护理操作训练。同时,定期对实训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学校与实习医院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督,定期派教师到实习医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医院要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并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规范带教行为,提高带教质量。
(三)提升师资队伍临床经验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护理教师定期到临床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例如,规定教师每两年必须到医院参加为期3-6个月的临床实践,让教师亲身体验临床护理工作的最新流程和技术,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师在实践结束后,要将实践中的收获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
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临床护理培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护理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提升教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调整课程评价体系,将理论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降低至40%-50%,相应提高实践考核成绩的比重。实践考核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例如,通过设置临床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操作等考核项目,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构建涵盖临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学生实习期间,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各项临床能力进行评价。学校结合实习医院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确保学生具备适应临床工作的综合能力。
三、结论
中职护理课程内容与临床实际的有效对接,是提高中职护理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关键。针对当前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薄弱、师资队伍缺乏临床经验以及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师资队伍临床经验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对策的实施,能够使中职护理教育更好地贴近临床实际,培养出更多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战金霞,战衣铭,李寅.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课程内容对接护理职业标准的有效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149-150.
[2]魏芳,郑为华,罗桂霞,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105-107.
[3]吴婕.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J].智慧健康,2019,5(06):33-35.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19.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