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探究
金铭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深入探究,从教学设计策略、课堂实施技巧以及评价体系构建三个维度进行阐述。科学合理构建初中化学任务情境,精心设计任务内容与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多样化任务实施路径,配合科学引导与及时反馈机制,则能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则为任务驱动教学提供保障。
关键词: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一、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策略与方法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作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重要环节,需基于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构建。科学任务设计应紧密结合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贴近现实生活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任务设计须遵循系统性原则,即任务内容须覆盖教学目标关键点,保证知识点系统完整;同时遵循梯度性原则,即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安排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引导学习深入。任务情境创设可以借助实验操作、生活案例、科学史故事等多种形式,使抽象化学概念具象化、生活化。例如讲授酸碱中和反应时,可设计家庭清洁剂安全使用任务,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验验证等方式,探究清洁剂成分、性质与安全使用知识,既掌握酸碱中和原理,又培养安全意识与实践能力。
任务层次构建需考虑不同学习阶段目标,分为基础性任务与拓展性任务。基础性任务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原理,如元素周期表记忆、化学方程式书写等,强调知识习得;拓展性任务则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如环境污染治理方案设计、化学材料性能改进建议等,注重能力提升。任务形式设计应多样化,可以采用实验探究、资料收集、小组协作、辩论讨论等形式,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需求。任务指导设计须明确任务目标、完成流程、评价标准,提供必要学习资源与方法指导。
二、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课堂实施与操作技巧
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课堂实施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热情与学习动机,同时采取小组协作方式推进任务完成。此类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协助者,通过精心设计任务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概念与规律。具体实施过程包含任务导入、分组协作、探究实践、成果展示、反馈评价等环节,每个环节需细致规划与组织。任务导入需创设富有吸引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分组协作应考虑班级学情,按照异质分组原则,明确小组成员职责;探究实践阶段教师提供必要资源支持与方法指导,同时密切关注学生探究状况,适时进行指导与点拨;成果展示环节鼓励多样化呈现方式,促进思想交流与碰撞;反馈评价强调多元主体参与,从多角度评价任务完成质量与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化学性质教学中,任务驱动方法应当通过生活中金属腐蚀现象调查任务切入,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教师应当设计探究任务链:“为何铁制品容易生锈而金制品却历经千年依然光亮如新”作为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不同金属活动性差异。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分别开展金属与氧气、金属与水、金属与酸反应探究实验,观察比较不同金属反应活泼程度。每组学生可以选取铁、铜、铝、锌等常见金属,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其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由此建立金属活动性初步认识。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如气泡产生速率、金属表面变化情况等,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总探究结果,通过小组展示交流建立金属活动性顺序概念;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与电子得失关系,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本质。任务延伸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差异解决生活中金属制品防护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评价体系与优化方向
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评价体系需突破传统单一考核模式,构建多维度全过程评价机制,通过科学评价引导教学实践与学生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应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效。在评价主体方面,既包括教师专业评价,又融入学生自评互评,还可以适当引入家长参与评价,形成多主体协同评价机制。评价时机贯穿教学全过程,包括前测诊断、中期监控与后测总结,全面反映学生学习变化轨迹。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记录、作品评析、实验操作、口头表达、学习档案等形式,避免单一试卷测试局限。评价标准应细化为可操作性指标,包括任务完成质量、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同时为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设置阶梯式评价标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水资源及其利用教学中,应当构建“珍惜水资源,共建美好家园”主题任务评价体系。任务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水质检测探究,学生通过蒸发实验、溶解实验等方式,检测家乡水样中溶解物含量,判断水质状况;第二环节为水资源调查分析,学生分组调查社区用水情况,分析用水问题与浪费现象;第三环节为节水方案设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具体可行节水措施。评价体系围绕这一任务设计多元评价标准:实验操作评价关注实验设计合理性、操作规范性与结果准确性;调查报告评价关注资料收集全面性、问题分析深刻性与数据处理科学性;节水方案评价关注创新性、可行性与推广价值。每项评价标准细化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明确具体表现特征。评价过程中采用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相结合方式,学生通过评价表对照标准进行打分与评语撰写,锻炼评价能力;教师则通过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任务参与状况,结合学生互评结果给予综合评价。学习档案袋记录全过程学习痕迹,包括实验记录、调查问卷、方案草稿等原始材料,全面展现学习历程。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现实情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科学设计任务内容与形式,遵循系统性与梯度性原则,是任务驱动教学成功基础;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性指导等措施,保障学习任务有效完成;多元化评价体系则为任务驱动教学提供质量保障。通过不断优化任务设计、实施与评价,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将持续焕发生命力,为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珏.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3.
[2] 吴新敬.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J].天津教育, 2024(10):186-188.
[3] 张金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四).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