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王春燕
江苏省苏州市市吴江区 盛泽小学 215228
引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对语文教学提出核心素养培育的全面要求,其中口语交际作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具有独特育人价值。低年级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口语表达能力不仅直接影响语文知识吸收效率,更关乎逻辑思维训练与社会性发展。部编版语文教材系统编排的口语交际专题,通过螺旋上升的主题设计,为低段学生创设了从简单表达到互动交流的阶梯式训练框架,体现出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
一、 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从教育价值层面审视,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搭建认知发展与社会适应的双重桥梁。在语言能力维度,通过生活化情境中的言语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日常表达到规范表达的过渡;在思维发展层面,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活动促进思维敏捷性与逻辑性的同步提升;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双向互动的交际过程培育共情理解、合作协商等关键品格。这些素养的奠基作用,为后续中高学段的深度学习提供必要支撑,充分彰显口语交际教学在育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特征与教材编排特点
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6-8 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口语表达具有直观性、模仿性与情境依赖性。观察发现,该学段学生词汇储备有限,常借助肢体动作辅助表达,交流过程中易出现话题跳跃、逻辑松散等现象。同时,他们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情境驱动特征,在熟悉的场景中更易产生表达欲望,而对抽象话题的持续交流存在困难。这种发展特点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具象化情境搭建语言实践支架。
教材内容设计凸显三大特色:一是主题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圈层,以家庭、校园、游戏等高频场景为切入点,如《小兔运南瓜》《一起做游戏》等话题均源自学生日常经历;二是训练要求分层明确,从单句表达到多轮对话,从个人叙述到小组合作,体现能力培养的梯度性;三是图文支架运用充分,每课配有情境插图与对话范例,既降低理解难度,又提供模仿对象。例如二年级下册《推荐一部动画片》,教材通过气泡图呈现”说清片名—介绍人物—讲述片段”的表达框架,有效引导逻辑表达。
三、有效情境创设的多元路径探索
(一)生活化情境构建策略:校园场景与家庭场景的有机融合
生活化情境的构建需要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经验圈层展开。校园与家庭作为低段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域,二者场景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真实自然的实践平台。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把握”场景互通、角色转换、任务联动”三大原则,通过主题式任务设计打通两类场景的教育价值。
在校园场景开发中,建议采用”微缩社会”的设计理念。例如创设”校园服务站”情境,设置失物招领台、咨询窗口等岗位,引导学生处理”寻找丢失文具””询问活动安排”等实际问题。这类场景既符合学生在校生活经验,又能自然融入礼貌用语、信息转述等交际要素。二年级下册《图书借阅须知》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在真实办理借阅手续的过程中,锻炼”说明规则 - 解答疑问 - 处理纠纷”的完整交际链。
家庭场景的还原应注重情感代入与角色体验。通过”家庭剧场”的形式,再现睡前故事分享、周末计划讨论等生活片段。例如教学《商量户外活动》时,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家庭成员,围绕”周末去哪儿”的主题展开协商对话。这种情境构建不仅能训练劝说、解释等交际技巧,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家庭角色的沟通方式。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课堂演练的对话模式带回家中实践,形成”课堂模拟- 家庭实践- 经验分享”的学习闭环。
实现场景融合的关键在于设计跨场域的连续性任务。例如以”亲子阅读日”为主题,布置”向父母推荐班级共读书目”的家庭任务,次日再组织”分享推荐心得”的课堂交流。这类任务设计使学生的交际训练突破课堂时空限制,在真实应用中内化表达技巧。同时,教师可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册,记录学生在家庭场景中的典型交际案例,作为课堂情境再创造的素材来源。
(二)技术支持下的情境创新:多媒体与游戏化教学设计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多媒体与游戏化教学为口语交际情境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师可依托数字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物理限制,通过视听融合、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多维交际场景。例如教学《推荐一部动画片》时,利用视频剪辑软件截取经典动画片段,配合角色台词气泡的动态呈现,既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又为其推荐说明提供可视化支架。这种多媒体情境的沉浸式体验,使抽象的语言交际目标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任务。
游戏化教学设计通过任务驱动机制提升交际参与度。教师可借鉴闯关游戏模式设计阶梯式交际任务:第一关“听声辨角色”通过播放动物叫声音频训练倾听能力;第二关“对话拼图”将交际语句做成可拖动的电子卡片,让学生在组合过程中理解对话逻辑;最终关卡“情境挑战”则要求学生运用前两关积累的技能完成视频通话模拟。这种将语言训练要素嵌入游戏框架的做法,既能降低低段学生的学习焦虑,又能通过即时反馈机制强化学习效果。
实施过程中需注重技术工具的适切性。低年级教学宜选用操作简单的互动软件,如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发言代表,或通过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开展小组协作。例如在《打电话》教学中,教师可展示动态模拟界面,让学生用手指滑动选择通话对象,拖拽排列对话顺序。同时,可建立班级语音交流群,定期发布“今日话题”语音任务,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用简短语音分享见闻,形成课内外衔接的交际训练链。
总结: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是改革持续推进的关键。教研部门应开发包含情境设计模板、典型课例视频的培训资源包,通过工作坊形式指导教师掌握学情诊断、技术融合等核心技能。同时建立区域协同教研网络,鼓励教师共享自创的情境案例,形成持续更新的教学资源库,为口语交际教学改革提供长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杰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年段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11):029-032,
[2] 陈艳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 [J].《东西南北(教育)》,2018(20):385-385,
[3] 陈艳丽 . 创设交际情境 培养交际能力——浅析小学低段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6(8):3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