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及评价策略研究
权贵荣
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 745000
摘要:高中数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指的是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期间,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发展水平、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发展。在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新课标要求,整合评价目标、教学目标,以一体化的数学教学评价,真实监测、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业质量,实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目的。本文立足新高考背景,研究了高中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及评价思路、评价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新高考;评价思路;学业质量监测;数学
前言: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更加倾向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忽略学生学习过程,很难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养。在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师需改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学业质量监测的要求、目标,构建完善的学业质量监测及评价体系,诊断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问题,不断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案,激励学生进步和成长,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一、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及评价思路
在新高考下,为顺利开展数学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数学教师应发挥出评价的导向作用,合理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改革评价方式。一方面,数学学业质量的评价结果能帮助师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薄弱处、问题与不足。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借助学业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指出学生学习的逻辑认知问题、思路误区,引领不断改进自我、提升自我,更好的内化支持。同时,数学教师也要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自身教学方案的不足,总结与归纳教学问题,调整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新高考的试题考察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因而教师要避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法,需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内容,采取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以此提高评价的实效性、针对性。
二、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及评价策略
(一)坚持学生主体,健全评价体系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健全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数学教师需围绕核心素养要求,科学统筹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及课程标准,并细分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评有机整合的理念,保证学生的学业质量。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先借助单位圆绘制出正弦函数的图像,再通过平移变化正弦函数图像,呈现出余弦函数图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直观想象思维。当学生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后,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化演示出正弦、余弦的不同函数图像,引领学生迁移知识,观察与对比函数图像的差异,在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中了解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和奇偶性等性质。在教学完成后,数学教师还需设置专门的运算练习题目,考查学生能否依据三角函数概念求出函数的周期、能否正确判定三角函数的奇偶性等,以课堂测试的方式,监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结合测试成果,自评与互评,体现出多元评价主体,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1]。
(二)注重评价分层,促进学生进步
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有着明显差异,若教师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很难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学业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诊断教学的不足和学生的问题。因此,在学业质量评价中,教师应体现出评价的层次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学习需求,确定不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以人教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为例,在学业质量评价中,教师要统一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做好学生的分类指导。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数学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函数知识水平,考查学生能否归纳二次函数的规律;针对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的关系;针对数学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考察学生能否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能反映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质量,也能使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借助过程评价,反馈学生学情
高中数学教师在学业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变化,反馈出学生的真实学情,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具体而言,新高考强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新高考下的数学学业质量评价,需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以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能力水平。由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自信心和数学理解能力会随着学习过程发展、变化,只有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习过程,才能了解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活动、教学行为,突破学生的思维桎梏和束缚。因此,数学教师需注重保留、记录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业成就及学习表现,及时跟踪学生学习进程,做好学生的学情反馈和学习评价,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频率与概率》为例,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抛硬币”的实验,小组每人重复抛25次,分别记录“一个硬币正面朝上”“一个硬币反面朝上”的次数和频率,再通过比较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频率,说说其中的数学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发表自身的见解、看法和观点,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当完成小组活动后,教师再综合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数据意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以评价反馈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情况,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2]。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数学教师应结合新高考的要求,以新课标为指导,健全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以分层次、过程性的评价,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学生的学情,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单艳丽.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4(8):0005-0007.
[2]张述昱.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学业质量评价[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4(4):176-178.
本文为2023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跟踪与质量监测教改实验项目”专项课题《庆阳市高中生数学学业质量测评研究》(立项号GS[2023]GHBZX007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