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周琴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中心小学 22511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实践的方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以此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桎梏,强化整体数学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高效课堂

我国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化教学理念,他主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以“做”进行密切的联系,让教、学、做成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脱离而出,让学生从“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以此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就。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可以以实践为主线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为后续的数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强调教学实践,启发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常言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的内容较为抽象晦涩,如何学生没有通过具体的实践就无法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只能掌握浅显的数学知识无法深刻理解其中内在的数学含义。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理解其中抽象的数学定理公式,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与数学概念高度相关的实践活动,像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有些吃力,其中的主要原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小,无法在脑海中直接构建出关于图形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课堂上让学生用纸折叠、裁剪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边长、面积等数学属性[1]。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实践方式找到不同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知识之间的交流共享,通过交流时间深化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时,教师 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丰富的实践内容,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含义。在课程刚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一个三角形、圆形以及长方形的卡纸,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构成,让学生自主通过材料组建出圆柱与圆锥,了解它们的半径和高度,让学生对于几何体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理解自身数学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好的强化自身数学解决问题。在实践的影响下,学生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完整的内化吸收,激发自身数学学习兴趣,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辅助信息技术,优化学生数学实践过程

在“教学做合一”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以此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动态演示和动画,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例如,使用几何画板软件,教师可以动态演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原理,让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中理解数学定理。同时,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练习。通过使用在线练习平台或数学应用软件,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个性化的数学训练,并及时获取反馈。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个别化辅导[2]。

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中《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其的帮助下通过实践对多边形的面积与实践有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虚拟技术中的虚拟实验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像多边形图形面积可以通过计算建筑物面积进行实践活动,但是直接测量建筑物的相关数据不太现实,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需要测量的建筑按照同比例进行缩小,并且将数据展示在系统之中,学生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具体外观判断其属于那种多边形,利用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能够有着更好的实践经验,为核心素养提升做好铺垫。

三、融入生活经验,深化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强调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存在,从而深化学习效果。在教学做合一融入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生活经验的融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乘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班有30个学生,每人带3个苹果,一共带了多少苹果?”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使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动画片,向其询问在动画片中最喜欢的人物,并且根据过往的经验制作成为圆形得到大图,这样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各种数据的信息,随后,教师结合“比”这部分的知识,让他们通过比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在班级总人数中的占比,这样他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提升自身数据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学做合一"理念犹如一盏明灯,引领学生不断探索与实践。它强调知识传授与动手实践、情感体验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通过这一理念的实施,数学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应用。展望未来,教师将继续秉承"教学做合一"的精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数学殿堂的坚实桥梁,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他们智慧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寒.“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3,(06):22-23.

[2]黄金珠.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