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舞蹈编导中形式美的运用研究

作者

杨俊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830023

一、引言

舞蹈作为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情感、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肩负着将抽象的情感、主题转化为具体舞蹈形象的重任。而形式美作为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舞蹈编导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与手段1。合理运用形式美,能够使舞蹈作品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具冲击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深入研究形式美在舞蹈编导中的运用,对于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形式美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2.1 内涵

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是自然界和社会事物中各种形式因素,在一种合规律的组合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能引起美感的审美特征2。它包括外形式和内形式,外形式指材料的线、形、色、光、声、质等构成形式美的因素;内形式则是指运用这些因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完美表现内容的结构等,如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美的形式有所区别,美的形式体现的是事物本身美的内容,而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朦胧、宽泛的意味,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

2.2 构成要素

2.2.1 色彩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例如红色通常象征着热烈、奔放、激情,能够唤起人们兴奋、激动的情绪;蓝色往往给人宁静、深邃、忧郁的感觉;绿色代表着生机、自然、和平,使人感到舒适、放松。在舞蹈中,色彩的运用不仅体现在舞者的服装上,还包括舞台灯光的设计。通过巧妙搭配服装色彩和灯光色彩,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基调,增强舞蹈作品的表现力。

2.2.2 线条

线条是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素,在舞蹈中,舞者的身体姿态和动作轨迹形成了各种线条。直线给人力量、稳定、坚定的感觉,曲线则具有柔和、流畅、优美的意味,折线往往表现出突然、转折、变化的情感。舞蹈编导通过设计不同的舞蹈动作,运用身体线条的变化来塑造舞蹈形象,传达情感和思想。例如,芭蕾舞中舞者常常运用优美的曲线动作来展现优雅的气质,而现代舞中则可能会更多地运用折线和不规则线条来表达复杂多变的情感。

2.2.3 形体

身体行为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 , 行为艺术的本质更多的是身体作为媒介直接进行的自我反思 , 使作品表达出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内涵 , 看似简单的身体行为引起我们高度的共鸣3。形体同样异曲同工之妙,形体是指舞蹈者身体的形态和造型。不同的舞蹈风格有着独特的形体要求,芭蕾舞注重身体的挺拔、轻盈,强调线条的修长和优美;中国古典舞讲究身体的曲线美和动作的圆润流畅,注重 “拧、倾、圆、曲” 的体态;民族民间舞则根据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形体动作。舞蹈编导根据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舞蹈风格和形体动作,以塑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

2.2.4 声音

声音在舞蹈中主要包括音乐和舞者动作产生的声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伴侣,它为舞蹈提供节奏、旋律和情感氛围。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够激发舞者不同的动作灵感,也能够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舞者的脚步声、呼吸声以及舞蹈道具产生的声音等,也可以成为舞蹈声音元素的一部分,与音乐相互配合,增强舞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三、形式美在舞蹈编导中的重要性

3.1 提升作品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力

形式美的运用能够使舞蹈作品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加丰富多彩,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合理搭配色彩、巧妙设计线条和形体动作,以及选择恰当的音乐,舞蹈编导可以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舞台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听觉效果。例如,在大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着青绿色的服装,通过身体的舞动形成连绵起伏的山峦线条,配合上富有古韵的音乐,营造出了如诗如画的视觉和听觉盛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审美冲击。

3.2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掌握舞蹈形式美并将其运用于舞蹈编创中 , 能够为人们带来高品质的舞蹈艺术 , 舞蹈是以视觉为主体的视听艺术 , 在编创过程中应用简约形式美法则 , 可以有效提升舞蹈编创质量展现出更为高级的美 4。形式美能够帮助舞蹈编导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而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可以使这种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深刻。例如,在舞蹈作品《二泉映月》中,编导运用缓慢、低沉的音乐节奏和舞者优美而略带忧伤的肢体动作,通过线条的曲折变化和形体的微微颤抖,将阿炳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3.3 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

形式美为观众理解舞蹈作品提供了直观的线索。观众在欣赏舞蹈时,往往首先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作品的形式美,进而引发对作品内涵的思考和理解。清晰、有序的形式美表达能够使观众更容易把握舞蹈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情节发展。例如,在叙事性舞蹈作品中,编导通过运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形式美要素)来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和故事发展的脉络,观众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形式美元素,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讲述的故事。

四、形式美在舞蹈编导中的表现形式

4.1 舞蹈动作的编排

舞蹈动作是舞蹈的核心要素,其编排充分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在动作编排中,编导常常运用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使舞蹈动作在空间上呈现出稳定、和谐的美感。例如,双人舞中,舞者常常通过对称的动作姿态来展现彼此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增强舞蹈的形式美感。同时,对比与调和也是常用的手法,通过快慢、强弱、动静等对比性动作的组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在对比中又保持动作风格和情感表达的调和,使整个舞蹈既富有变化又不失统一。此外,节奏与韵律在舞蹈动作编排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有规律的动作节奏能够增强舞蹈的动感和活力,而韵律则赋予舞蹈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内涵。

4.2 舞蹈队形的设计

舞蹈队形的变化是舞蹈形式美的重要体现。编导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队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以及运用队列的整齐排列、分散、穿插等变化方式,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圆形队形通常给人团圆、和谐的感觉,常用于表现欢乐、祥和的氛围;方形队形则体现出规整、稳定的特点,可用于展现庄重、严肃的主题;三角形队形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和动态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舞蹈的表现力。例如,在群舞《千手观音》中,编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队形变化,通过整齐划一的动作和精妙的队形组合,营造出了千手观音庄严、神圣的形象,展现了极高的形式美。

4.3 舞蹈服装与道具的运用

舞蹈服装和道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形式美的重要载体。服装的色彩、款式和材质能够直观地传达舞蹈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基调。例如,古典舞的服装通常采用轻柔、飘逸的材质,配以淡雅的色彩和精致的刺绣,体现出古典的韵味和优雅的气质;而现代舞的服装则可能更加简洁、个性化,通过独特的设计来突出舞蹈的创新和个性。道具的运用也为舞蹈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扇子、手帕、剑等道具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通过舞者与道具的巧妙配合,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舞蹈形象和艺术效果。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内涵和创意 , 而且舞蹈服装、道具等的正确使用能够增进舞蹈作品的外在感染力, 提升其艺术质量5。例如,在民间舞《红绸舞》中,舞者手中的红绸成为了舞蹈的重要表现元素,通过红绸的舞动,展现出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增强了舞蹈的感染力。

4.4 舞蹈音乐的选择与配合

舞蹈音乐是舞蹈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舞蹈动作相辅相成,共同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为舞蹈提供了情感和节奏的支撑。舞蹈作品中音乐选择与舞蹈动作呼应关系的研究背景凸显了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紧密交织的关系,深入探讨两者的协同配合并进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丰富和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6。舞蹈编导在选择音乐时,需要根据舞蹈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情感需求进行精心挑选,使音乐与舞蹈动作完美契合。例如,欢快的音乐适合搭配活泼、轻快的舞蹈动作,能够增强舞蹈的活力和节奏感;而抒情的音乐则与优美、舒缓的舞蹈动作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细腻的情感。同时,音乐的强弱变化、节奏的快慢转换等也可以引导舞蹈动作的变化,使舞蹈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五、舞蹈编导中运用形式美应注意的问题

5.1 避免形式与内容的脱节

形式美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舞蹈编导中,必须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视了舞蹈作品的内涵,导致形式与内容脱节。优秀的舞蹈作品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形式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内容的表达,使观众在欣赏舞蹈形式美的同时,深刻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例如,有些舞蹈作品过于注重华丽的舞台效果和复杂的舞蹈技巧,而缺乏对作品主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观众在欣赏后只留下了视觉上的印象,却难以产生心灵的触动。因此,舞蹈编导在运用形式美时,要始终牢记内容是核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5.2 注重创新与个性

在舞蹈创作中,形式美的运用需要不断创新,避免陷入模式化和套路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对舞蹈作品的创新性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舞蹈编导应该敢于突破传统的形式美观念和表现手法,结合当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自身的艺术感悟,探索新的形式美表达方式。同时,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个性和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标识。例如,一些现代舞蹈编导在创作中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舞蹈的框架,创造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和个性魅力的舞蹈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5.3 考虑观众的审美需求

舞蹈作品最终是面向观众的,因此在运用形式美时,舞蹈编导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地域的观众对舞蹈的审美偏好存在差异,编导应该在保持自身艺术追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期待。一方面,要运用观众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形式美元素,使舞蹈作品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引导观众的审美,通过创新的形式美表达,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放眼当代舞蹈艺术 , 舞台化的作品创作成为潮流 , 意象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舞蹈作品中已屡见不鲜 , 中国传统意象精神使得中国舞蹈形成了鲜明的美学风貌 , 影响着观众观赏的审美习惯 , 一部舞蹈作品是否能准确合理地构建意象, 可以成为衡量其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7。例如,在一些面向大众的舞蹈作品中,编导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结合流行文化元素,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而在一些具有较高艺术追求的作品中,则可以在保留一定艺术深度的同时,通过巧妙的形式美设计,使作品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欣赏。

六、结论

形式美在舞蹈编导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舞蹈创作的各个环节,从舞蹈动作的编排、队形的设计,到服装道具的运用以及音乐的选择与配合,都离不开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合理运用形式美能够提升舞蹈作品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然而,在运用形式美时,舞蹈编导需要注意避免形式与内容的脱节,注重创新与个性,同时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具有形式美感又富有思想内涵的优秀舞蹈作品,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向前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在未来的舞蹈创作中,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表现手法的日益丰富,形式美在舞蹈编导中的运用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舞蹈艺术的创新与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 . 徐尔充 . 舞蹈艺术概论 [M]. 上海 :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2] 南京艺术学院. 硕士论文.2019 年. 孙睿《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

[3] 云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20 年. 石英《简约形式美法则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4] 艺术家. 期刊论文.2022 年. 唐胜利《舞蹈编创中的道具·服装选择与使用》

[5] 中央民族大学 . 名家名作期刊 .2024 年 18 期 . 王澜《舞蹈作品中的音乐选择与舞蹈动作呼应关系》

[6] 赣南师范大学 . 硕士论文 .2024 年 . 许瑞豪《原创舞蹈作品(南国烽烟)的意象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