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
董永红
152631198811253617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先介绍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种类与特点,分析了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消纳困难、技术瓶颈等问题。然后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策略。文章还详细探讨了电气节能措施,包括供配电系统节能、设备节能和智能控制节能,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最后总结了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对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电气节能;技术创新;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电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电力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危机。然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不成熟、成本高、市场机制不完善等。
一、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新能源种类与特点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太阳能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其利用主要集中在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取暖等方面。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具有分布广、能量密度低的特性,适合就地开发,但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电力输出不稳定。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具有可再生和低碳排放的优点。地热能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的特点。
1.2 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达到36%。其中,风电装机4.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6.1亿千瓦,分别连续14年、9年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新增装机总容量的79%,已经成为新增发电装机的主体。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消纳困难、技术瓶颈和成本高等。局部地区新能源建设速度超过消纳能力,利用率面临下滑风险。
二、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策略
2.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动力。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关键。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持续提升,风力发电技术在低风速地区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储能技术的创新对于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至关重要。新型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正在快速发展,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新能源的利用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调度。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新能源发电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2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新能源项目的初期投资成本,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政府还通过制定新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制度,确保新能源发电的优先上网和全额保障性收购。在土地使用方面,政府完善了新能源项目的用地管制规则,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为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还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完善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电力市场的改革为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电力市场机制,新能源可以更有效地参与市场交易,实现市场化收益。新能源项目可以通过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保障其稳定的收益来源。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建立也促进了新能源的消费。通过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建立完善的新能源绿色消费认证和标识体系,引导社会消费绿色电力,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的市场需求。这些市场机制的完善,不仅提高了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电气节能措施分析
3.1 供配电系统节能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是电气节能的重要环节。首先,合理规划变电站的位置和供电路径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变电站应尽可能设置在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距离,从而降低线路损耗。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和线路材料也是关键。采用高效节能型变压器,如非晶合金变压器,可以显著降低变压器的空载和负载损耗。在配电线路设计中,应选择电阻系数较低的导线材料,并尽量减少线路长度。功率因数补偿和谐波治理也是供配电系统节能的重要措施。通过无功功率补偿,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采用谐波滤波装置,可以有效降低谐波对电网的影响,提高电能质量。优化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也是节能的重要手段。根据用电负荷随时间随季节变化情况而设置变配电系统,如对夏季、空调等随季节变化规律的负荷采用一大一小变压器组进行合理的投切运行,以达到最大节能的目的。通过这些措施,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3.2 设备节能
设备节能主要涉及电动机、照明设备等的优化选择和使用。电动机是工业用电的主要设备之一,其节能措施包括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和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高效节能电动机具有低损耗、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电能消耗。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其在最佳效率下运行,从而实现节能。在照明设备方面,应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如LED灯和荧光灯,并采用合理的照明控制策略,如分区控制、定时控制等,以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能耗。
3.3 智能控制节能
智能控制节能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气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控制。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可以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自动调整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模式,以达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在建筑物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条件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照明、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运行,避免能源浪费。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故障检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通过用户参与和反馈,系统可以进一步优化控制策略,提高节能效果。
结语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电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策略,以及电气节能措施的应用。新能源种类多样,各具特点,其开发利用在技术、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动力,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市场机制的完善则促进了新能源的市场化发展。电气节能措施在供配电系统、设备和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优化,电力新能源与电气节能的协同效应将更加显著,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舒.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5):4-6.
[2]龙治成.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02):140-141.
[3]张勇.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J].电子世界,2020,(03):107.
[4]何超,陈蒋科.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