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王宏滔
身份证号码:372930198503066335
引言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强腐蚀及强电磁干扰等复杂工况,对设备供电电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传统电源因抗干扰能力弱、效率低、防护性能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求,电源故障引发的设备停机、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随着化工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研发适配化工场景的高性能开关电源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化工设备开关电源的设计需求分析
1.1 化工环境特性
化工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对开关电源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提出严峻挑战。首先,高温与高湿并存的环境易加速电源内部电子元件的老化,例如电解电容在高温下电解液挥发加剧,导致容量下降,进而影响电源输出稳定性。而高湿环境会使电路板表面形成凝露,引发短路风险。其次,腐蚀性气体与液体介质广泛存在,如含氯、硫化物的气体或酸碱溶液,会腐蚀电源外壳、线路板及金属部件,降低绝缘性能,甚至造成断路故障。
1.2 设备用电要求
化工设备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用电需求的复杂性。大型动力设备如化工泵、反应釜搅拌器,需要电源具备高启动电流承载能力与稳定的电压输出,以避免启动瞬间因电压跌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或过载损坏。而对于精密在线监测仪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设备,则要求电源具备极低的输出纹波与高电压稳定性,以保证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的准确性。不同设备的功率等级差异显著,从几瓦的传感器到数百千瓦的驱动装置,电源设计需兼顾宽范围功率适配能力,同时优化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 安全与可靠性标准
化工行业对电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有着严格的标准规范。在防爆安全方面,开关电源需依据使用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进行防爆设计,采用隔爆型、本安型等防爆结构,防止内部电火花或高温引发爆炸。防火设计要求电源材料具备阻燃特性,避免因元件过热或短路引发火灾。
二、化工设备开关电源核心设计技术
2.1 拓扑结构设计
开关电源拓扑结构的选择是实现高效稳定供电的基础。在化工设备应用中,需综合考虑功率等级、效率需求及成本因素。对于中小功率设备,反激式拓扑因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具备电气隔离特性,成为首选方案,其通过高频变压器实现输入输出隔离,有效抵御化工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而针对大功率动力设备,移相全桥软开关拓扑更具优势,该拓扑利用零电压 / 零电流开关技术,降低开关损耗,提升效率至 95% 以上,同时减少电磁辐射。
2.2 控制策略优化
精准的控制策略是保障开关电源输出稳定性与动态响应能力的核心。传统 PID 控制虽应用广泛,但在化工环境中存在响应速度慢、参数调节困难等问题。为此,引入自适应模糊 PID 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模糊逻辑算法动态调整 PID 参数,可快速响应负载突变与电压波动。滑模变结构控制(SMC)以其强鲁棒性,在抑制电磁干扰引起的输出波动方面表现突出,通过设计合适的滑模面,使系统状态快速收敛至期望输出。
2.3 抗干扰设计
化工环境中的强电磁干扰对开关电源的信号传输与控制精度构成严重威胁。抗干扰设计需从屏蔽、滤波与接地三方面协同进行。在屏蔽设计上,采用双层金属屏蔽罩包裹电源模块,内层选用高电导率的铜材抑制高频干扰,外层采用高磁导率的铁镍合金屏蔽低频磁场,同时确保屏蔽层良好接地,形成完整的电磁屏蔽回路。滤波电路设计方面,在电源输入输出端配置 π 型 LC 滤波器,有效滤除共模与差模干扰;针对高频尖峰干扰,加入磁珠与 TVS 二极管组成的箝位电路,将瞬态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接地系统优化采用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结合的方式,功率地与信号地分离,减少地环路干扰,提升电源抗干扰能力。
2.4 散热与防护设计
化工系统环境极端,对开关电源可靠性和防护要求高。在开关电源设计上通过软件热仿真优化内部热源分布,并增大散热片面积,优化布置位置;将散热片设计成锯齿状,增强散热片热传导表面;在系统供电开关电源处增设智能温度调节风扇,当温度过高时转速会加快,反之转速会降低,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风扇工作时的噪音和减低工作功耗。化工系统周围环境腐蚀性强,故整个系统外壳材质选用高强度的防腐合金材料,并加以氟碳表面涂装,提高抗腐蚀性。
三、化工设备开关电源的性能测试与优化
3.1 性能测试方案
化工设备开关电源产品需对开关电源的性能进行测试,从开关电源的输出特性、开关电源效率、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能等 4 个指标进行测试。输出特性测试是利用可编程电子负载模拟化工设备各种负载状况,测试开关电源的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和输出纹波,如满载切换到轻载时,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动范围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效率测试利用功率分析仪计算不同负载率的转换效率,对开关电源效率水平进行测试。开关电源可靠性测试利用高温老化箱、盐雾试验箱模拟化工环境对开关电源进行 72h 连续高温运转以及盐雾腐蚀测试,对元件参数变化进行监测。
3.2 测试结果分析
一些电源的电压稳定性和电磁辐射标准的超差也在测试中出现。经电磁兼容性测试表明,电源的辐射骚扰在 30MHz—200MHz 频段超出标准限值 15dBμV/m ,有可能会对周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造成干扰,电源经过高温老化后内部电解电容容量变小,可能带来失效风险,需要进一步提升散热、防护设计。
3.3 优化改进措施
对于测试问题提出了电路优化、结构改进和材料升级 3 项处理措施。电路优化中,在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补偿环节,将电压瞬态响应时间降到 30ms ;引入同步整流技术,提升轻载效率。结构改进中,重新设计散热片布局,采用热管散热技术加大热传导效果,让电源内部温度降低,减缓元件老化速度。改进屏蔽罩结构,增加导电衬垫提高屏蔽效果,让电磁辐射降到标准限值以内。材料升级中,采用耐高温、寿命长的固态电容代替电解电容,改善电源的可靠性。将电路板三防漆换为纳米涂层材料,加强防腐蚀能力。优化后电源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化工设备的使用需求,有效提高电源稳定性、可靠性。
结语
本文结合化工设备应用开关电源课题,对化工现场应用进行了分析,建立相应的拓扑优化、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框架,通过相关测试与优化,电源产品可靠性与EMC 显著提升,并对化工行业专用电源产品的系统性设计进行了一定的填补,可作为化工设备稳定可靠的保障。开关电源发展也将随新能源发展及智能化趋势,其电源将形成更大的集成度,具有一定的自我诊断功能,助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基于 UC3844 开关电源频率抖动电路的设计[J].轻工科技,2024,40(01):78-80.
[2]罗志恒,陈年蔚,张永挺,等.变电站直流开关电源负载功率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24,32(18):110-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