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
彭列
广东华商技工学校 51130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育是国家综合国力及社会文明程度之重要表征。体育之强盛,实为国家强盛之象征;青年之强健,亦为国家强盛之预示。作为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之主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将体育课程视为关键,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之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公共体育课程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之方向,确立健康为先之教育理念,深入探索公共体育课程中所蕴含之思想政治资源,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之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之信念,激发其提升全民体质之责任感,全面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培育德才兼备之根本目标。
1 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体育课程在技工院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体育活动这一独特的平台,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体育课程以其独特的实践性、集体性和竞争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通过体育课程中的团队合作、公平竞争、规则意识等要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体育课程还能够通过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如篮球、足球、田径等,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到团队协作、领导力、时间管理等关键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限于体育技能的教授,更是一种全面教育的实践,它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均衡发展,为学生未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当前,技工院校在推进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首先,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不够高,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课程思政的理念,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这导致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乏针对技工院校特点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使得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缺乏有力支撑。此外,技工院校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这也给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克服这些现实困境,推动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是当前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实践路径研究
3.1 加强公共体育课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
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以及能否在体育活动中有效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此,技工院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师思政能力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如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规则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等。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体育教师思政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思政能力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能够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相结合,从而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重视体育教师思政能力的培养,确保体育课程不仅仅是技能和体能的训练,更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塑造过程。
3.2 构建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其独特的特点。这些教育机构的课程设计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确保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能够与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技工专业紧密相关的体育课程思政模块。例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我们可以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团队运动,如球类运动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在竞争中所必需的竞争意识。在田径、游泳等体育项目中,可以强调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此外,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开发适合他们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比如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传递思政理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我们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等参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举办讲座、交流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取向。
3.3 以生为本,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技工院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量身定制体育课程思政方案。例如,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与机械操作安全相关的体育课程,通过模拟机械操作场景,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结合电子产品的健康使用,开展一些有益于眼睛保护和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技工院校还应注重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将体育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职业道德,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构建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以及以生为本,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我们可以有效推动技工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翠香,樊三明,李梦欣,等.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J].体育学刊,2021,28(2):65-71.
[2]田爱丽.“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