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成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 029400
摘要:建设工程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建造和改造工程。在建设工程中,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工程质量监管不力、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研究和提出解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工程质量监管不力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进度,推动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建设工程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建造和改造工程。在建设工程中,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工程质量监管不力、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监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施工单位协调能力不强等方面。这些因素导致了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完善监理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施工单位的协调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1.2工程质量监管不力
工程监管不力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不足、监管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了工程质量监管不力的情况。一些工程(特别是市政工程)作业面较小,施工现场封闭化管理难度较大,且无法有效控制人流量,再加上交叉性作业,如电力、供水、排污管道、通信、燃气管线等施工相互影响,致使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同时,材料堆放不够整齐、多个点位、露天施工等也会增加质量管理的难度。
1.3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些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不符合投标文件要求,在开展工程施工期间无法充分落实各项工作,甚至不在岗履职,存在“挂证情况。有些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分包管理不到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也是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部分现场监理人员没有遵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对整个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不严;部分项目监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配套不全,审核审批流程不规范,没有与相关规定相结合严格控制进场材料、半成品、有关构件等;部分监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存在未按合同约定到岗履职的情况。监理规划编制没有针对性,监理工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极易造成质量安全事故。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人员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在“双随机”监管检查中经常遇到市政桥梁、建筑起重机械、给水排水、工程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2.解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提高工程质量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一些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如总承包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监理企业总监等,监督施工、监理单位人员应到岗履职,规范其质量行为,督促落实其质量责任制。设计单位需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与技术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变更的有关设计工作。对于一些重大变更项目,如建筑节能、主体结构变更等,应与建设单位配合,将变更后的图纸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再次审核。施工图审核机构需严格执行审查责任,重点审核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性和抗震、防火、节能等方面的设计。
2.1加强单位加强管理
施工单位是工程的具体实施者,应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将基本建设程序履行、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工期管理、工程款支付等重点事项纳入决策范围,规范决策程序,强化监督检查,追究相关责任。施工单位需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将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认真落实总承包企业、项目部、班组三级组织实施,并严格控制三级质量管理工作,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等质管措施。在工程竣工备案工作前期,需将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等交给建设单位,自觉履行相应的保修义务。如果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产生损失,施工单位需进行相应赔偿。
2.2完善监管人员培训机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全体人员有质量管理的意识,将质量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才能有好的效果。工程部要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并下达到各级管理人员手中,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培训质量管理的运行方式和实施过程,形成一致的质量管理观念和意识。去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都是由人把建筑材料组织并建造完成的,高水平的、技术熟练的工人干活质量肯定比技术水平一般的人的干活质量要可靠的多。因此,只有拥有一支技术娴熟,有责任心、高素质的施工团队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水平普遍较低,为提高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应该定期对参加工程建设的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专业培训。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图纸和组织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流程,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关键工序进行上岗培训。技术负责人编制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书,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一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作业指导书所描述的操作过程,对关键工序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进行示范。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后,签发上岗证。对于各个班组、岗位和工序的人员轮换,应严格审查接班者的资质证明。
2.3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建立项目质量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参与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把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门、班组,质量管理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一个人员头上,明确而又具体。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保证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有效,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构建自己的质量管理制度,确定质量管理的责任人,签订质量责任书,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予以追究责任,并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项目经理对工程的质量负主要责任;质检部门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其他质量管理人员辅助项目经理开展具体的质量管理、检查、控制等工作。所有施工人员为自己所做的部分工作负责,各单项工程由工程负责人担任质量责任。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要想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就必须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影响项目的质量因素很多,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贯穿于工程的各个建设阶段。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包括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全面的质量管理要求对全过程进行控制,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在开工前,质量管理人员要通过检查合同要求,来明确施工质量总目标,审查设计图纸,进行图纸会审,检查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流程、操作规范等相关的文件和制度。
3.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是阻碍建设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积极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有效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进度。建议政府各相关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红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2):105-106.
[2]钟建芳.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3):228-229.
[3]张玉卓.工程建设委托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职院校工程建设视角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3):185-187.
[4]韩琴,陈智,曾晓坤等.我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5):103-104.
[5]王勇.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2015,(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