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促进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刘庆坪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车田乡中心小学校 重庆 酉阳 409800
摘要: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乡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有助于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校本教研 促进 乡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乡村学校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既有助于乡村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校本教研促进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一、给予乡土关注
校本教研是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遇到的真实问题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而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校本教研的内涵可知,校本教研的突出特点便是其校本性,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因此,乡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的主题确定和活动开展都应紧密围绕着乡村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在当前“自上而下”的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自下而上”模式,确定校本教研主题之前,应积极搜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将搜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对乡村学校的乡土特色、乡村教师风格和学生特点给以足够关注,以使校本教研发挥其最大功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学科育人能力有待加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研讨交流的平台,一线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理解,以及新课程理念与新教材编写意图的链接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是缺乏持之以恒开展教研实践与理论研修的专业自觉,被动接受培训的效果不理想。但归根结底是教研机制不够完善,教研制度执行不到位,常规工作监督检查不及时,还有就是指导不够精准造成的。
二、教研组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师,比例较大,缺乏学科关键人物。学科关键人物能够对学科建设有想法、在问题研究方面,能引领、能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学校特色和学科发展方向。学校需要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治学态度严谨、热爱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党员教师担任学科组长,明确职责要求,给予必要经费支持其外出培训学习,同时学校定期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组织老师们开展校本研修,学科组长领学并全程跟进、点评,持之以恒,就能够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思想,并指导日常教学教研。在选优配强学科组长的同时,中、低年级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以专职为主,中层以上领导管理人员、应在培训合格后兼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成果展示交流、评比表彰活动,激发道德与法治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成长营造全员教研的良好教研氛围。
三、捕捉教学教研难题,组织开展微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一种普适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和载体。笔者在深入学校调研时发现,学校在研课题与教学教研联系越紧密,教师的专业自觉性越强。由于规划课题的申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这对于新任道德与法治专兼职教师而言,会受到限制而无法申报成功。但如果学科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引领教师们抓住常规教学教研中的普遍性问题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让老师们从触及新课程、新教材的某一个点出发,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破解教育难题,感受“在研究中教学”的幸福,那么,这种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如,针对道德与法治兼职教师抓不住教材“德育落点”问题,让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校德育关联性”小课题研究,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育人目标的精准度。
四、加强教研制度研究,优化顶层设计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存在的内在规律性,教研工作也同样有共性的东西。提升教研机构对校本教研的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研机构是我国特有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区域教研机构应发挥专业支撑和服务功能,加强校本教研情况调研,研究学校教研工作规律,凝练教研思想,为学校健全教研制度提供专业的指导,把教研员想做的事情变为教师想做的事情。要坚持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同类学校教研制度的研究,探索制定可以统筹同类学校开展深度教研的制度,促进同类学校协同教研,开展网络教研,解决一些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学科带头人的困难。为切实加强教研机构与学校的联系,有些地方实行教研员定期到校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制度,目的就是将教研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同时推动校本教研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总而言之,乡村学校在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时,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真正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能力,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江萍.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2007,(7):89-93.
[2]王鉴.校本教研:问题与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07,(04):15-17.
本文系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课题《校本教研促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JGB-2022-08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