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薛惠婷
泉州市实验小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强调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而跨学科主题学习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整合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资源,能够让语文学习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综合。因此,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必然举措,更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未来持续的有效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整合多学科内容,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多元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开展探究、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同步锻炼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感受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审美元素,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实现核心素养各维度的有机融合与整体提升。
其次,跨学科主题学习能打破学科界限,让语文学习更贴近生活本质。语文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兴趣点为纽带,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语文视角观察生活,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再次,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需要主动参与主题设计、资料收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更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有力支撑,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路径
(一)立足教材文本,挖掘跨学科主题切入点
立足教材文本挖掘跨学科主题切入点,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载体,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知识要素与思维价值,为跨学科整合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分析课文的主题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找出课文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点,确保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能依托语文知识开展学习,又能自然融入其他学科内容,避免生硬嫁接,让跨学科学习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探究钱塘江大潮的自然奥秘与文学表达”挖掘跨学科切入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梳理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句,让学生感受课文对潮水形态、声音的生动描写。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成为天下奇观?其壮观景象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自然衔接科学学科中的地理与气象知识。最后,让学生将探究到的科学知识与课文的文学描写结合起来,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对应了科学原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既深化了对课文文学表达的理解,又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是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惠及全体学生的关键。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长都存在差异,若采用统一的教学策略,易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其中,或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教师需结合课文的跨学科主题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在设计策略时,还要确保策略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场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每个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逐步提升综合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燕子》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感受燕子之美”设计差异化教学策略。对于绘画兴趣浓厚、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找出课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语句,用画笔将场景画出来,要求在绘画中体现课文中的关键特征。对于观察能力较强、喜欢亲近自然的学生,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观察真实的燕子,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课文中对燕子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差异化策略,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三)完善教学流程,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教学流程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跨学科主题学习并非简单的学科知识叠加,而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需要从准备、实施、评价三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在准备环节,教师需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明确学习目标与融合点,准备适合的学习材料与工具;在实施环节,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语文知识的运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在评价环节,需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比如,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猎人海力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流程。
① 准备环节。确定语文学习目标及跨学科的、全面的发展目标,然后收集必要的教学资源,以备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
② 实施环节。首先开展语文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脉络。接着引入道德与法治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体现奉献精神的小事。
③ 评价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教师再进行结果性的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
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探索。教师应以教材为根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挖掘跨学科切入点、采用差异化策略、完善教学流程,让语文学习突破学科界限,变得更具综合性、实践性与生活性,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感受语文的魅力与价值,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艳艳 .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J]. 华夏教师 ,2025,(21):93-95.
[2] 金向荣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2):158-160.
[3] 宋丽敏 .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J]. 亚太教育 ,2025,(1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