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李志辉
肇庆市鼎湖区沙浦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 526074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探讨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研究结果对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教学方法
0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焦点。其中,思维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将思维能力培养融入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添砖加瓦。
1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1.1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关联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思维的训练和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阅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理解文本的内容、结构和意义,这就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写作是思维的外化表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素材、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口语交际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需要快速思考、准确表达、倾听他人意见并进行回应。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
1.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需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首先,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此时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思维发展的过渡,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最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水平。
2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首先,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例如,在教学童话故事时,可以通过播放动画、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出童话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可以提出“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首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方式,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阅读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思维水平。其次,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构思立意、组织语言等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互评、写作修改等活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3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3.1学生思维活跃度的提高
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更加热烈。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情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有的学生提出“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雾天借箭?”“如果没有鲁肃的帮助,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吗?”等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2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深刻、灵活和创新。在思维敏捷性方面,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对问题的反应更加迅速。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能够快速地思考并给出准确的答案。在思维深刻性方面,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分析问题更加全面、透彻。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思维灵活性方面,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思维更加开放、多元。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和题材,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和素材。在思维创新性方面,学生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4总结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到了提高,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6):77-79.
[2]姚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4,(09):124-126.
[3]丁春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4,(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