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及应对策略研究
崔春燕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 南京210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儿童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及其应对策略,特别聚焦于120急救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与改进空间。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本研究首先明确了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与成人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院前急救的识别、评估与处理流程。儿童病情的快速变化、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对心理干预的高需求,构成了儿童院前急救的三大核心挑战。进一步地,研究揭示了当前儿童院前急救面临的资源分配不均、响应时间长、专业人员短缺及公众急救知识匮乏等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儿童急救专业技能培训、优化急救资源配置以确保儿童专用设备与药品的充足、提升公众特别是家长和教师的儿童急救意识与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来缩短响应时间并提高急救效率。
关键词:儿童院前急救;120急救系统;特殊性分析; 急救资源配置
引言:在当今社会,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其健康与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使得他们在面临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对院前急救服务提出了更为特殊和紧迫的需求。儿童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环境的复杂化,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发,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现实情况中,儿童院前急救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儿童病情的快速变化和生理特点的特殊性,要求急救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病情识别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在接受急救时往往表现出更高的恐惧和焦虑,这要求急救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还需掌握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儿童院前急救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受到重视。国外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儿童院前急救体系已相对成熟。这些研究不仅关注急救技术的创新与优化,还深入探讨了儿童心理干预、家庭参与式护理以及多学科协作模式的重要性。例如,美国心脏协会(AHA)针对儿童心肺复苏(CPR)发布了详细的指南,强调了根据儿童年龄调整按压深度和速率的必要性。同时,英国等国家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广泛普及儿童急救知识,提高了公众的急救意识与能力。相比之下,国内儿童院前急救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学者们不仅关注急救技术的本土化应用,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儿童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例如,有研究指出,我国儿童院前急救面临专业人员短缺、急救设备不足、公众急救意识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专业培训、完善急救体系、提升公众急救意识等对策。
1.2 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与心理特点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方面,儿童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代谢和生理反应的敏感性较高。例如,儿童的心肺复苏需要采用不同于成人的按压深度和速率,以避免造成损伤。同时,儿童在遭受意外伤害时,由于身体较小、骨骼脆弱,更容易发生骨折等严重伤害。在心理方面,儿童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表现出更高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这不仅影响急救效果,还可能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因此,儿童院前急救不仅需要关注生理救治,还需注重心理干预,以减轻儿童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促进其身心康复。
1.3 120急救系统概述
120急救系统是我国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院前急救、转运途中监护与救治以及院内急诊衔接等任务。该系统通常由急救中心、急救站点、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等构成,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在接到急救呼叫后能够迅速响应并到达现场。在儿童院前急救中,120急救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儿童院前急救的特殊性,120急救系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准确识别儿童病情、如何快速调配适合儿童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何有效进行心理干预等。因此,优化120急救系统,提高其对儿童院前急救的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20急救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通过引入远程医疗技术、建立急救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提高了急救效率和准确性,为儿童院前急救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2. 儿童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分析
2.1 病情识别与评估的特殊性
儿童院前急救的首要挑战在于病情的准确识别与评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指标和疾病表现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儿童的呼吸和心率相对较快,血压较低,这些正常生理范围的差异要求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儿童生理知识,以便准确判断病情。此外,儿童病情的变化往往更为迅速,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腹痛可能是阑尾炎、肠套叠等多种疾病的表现,这增加了病情识别的难度。因此,急救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的观察力,结合儿童的年龄、发育阶段、病史等信息,进行快速而准确的病情评估,为后续的急救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2 急救技能的特殊性
儿童院前急救技能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急救技术的选择和操作上。由于儿童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许多适用于成人的急救技术在儿童身上并不适用或需要调整。例如,在心肺复苏(CPR)中,儿童的胸壁较薄,心脏位置相对靠前,因此按压深度和速率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以避免造成损伤。同时,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易发生梗阻,这就要求急救人员熟练掌握气道管理技术,如使用合适大小的喉罩或气管插管,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此外,儿童的药物代谢和生理反应与成人不同,急救用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需要特别注意。因此,急救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儿童急救技能培训,掌握针对儿童的急救技术,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实施急救措施。
2.3 心理干预的特殊性
儿童院前急救不仅涉及生理救治,还包括心理干预。由于儿童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面对突发情况和医疗操作,他们往往表现出更高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不仅影响急救效果,还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因此,急救人员在实施急救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例如,通过温柔的语言、亲切的态度、适当的安抚和解释,减轻儿童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以提供情感支持;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通过解释急救过程,增强其合作意愿和信心。这些心理干预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急救效果,还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康复,减少急救过程中的心理创伤。
3. 儿童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
3.1 急救资源分配
儿童院前急救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急救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成人相比,儿童急救需要更为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资源支持,包括专业的急救人员、适合儿童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等。然而,在现实中,儿童急救资源往往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一方面,专业的儿童急救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急救需求;另一方面,适合儿童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也可能因采购成本高、使用频率低等因素而供应不足。此外,由于儿童急救的特殊性,急救资源的配置还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差异,这进一步增加了资源分配的难度。因此,如何优化急救资源配置,确保儿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急救响应时间与效率
在儿童院前急救中,响应时间与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拥堵、急救站点布局不合理、急救人员短缺等,儿童急救的响应时间往往较长,这直接影响了急救效果。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方,儿童急救的响应时间可能更长,甚至错过最佳救治时机。此外,即使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现场,如果缺乏有效的急救技能和设备支持,也会影响急救效率。因此,如何缩短急救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是儿童院前急救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这要求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优化急救站点布局、加强急救人员培训、提高急救设备水平等措施,确保儿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快速、有效的救治。
4. 应对策略与建议
4.1 加强专业培训与团队建设
针对儿童院前急救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必须加强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团队建设。首先,应设立专门的儿童急救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儿童生理学、病理学、急救技能、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儿童急救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急救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培训,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团队建设,培养急救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任务。通过加强专业培训与团队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儿童院前急救的专业水平和救治效果。
4.2 优化急救资源配置
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是解决儿童院前急救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的关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儿童急救资源的投入,包括增加急救站点、配备专业的儿童急救设备和药品等。同时,应根据地区人口密度、儿童分布情况等因素,合理规划急救站点的布局,确保儿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救治。此外,还应建立儿童急救资源的共享机制,通过跨区域、跨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优化急救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如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手段,提高急救效率和准确性,为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急救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完善的儿童院前急救体系需要政府、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应对儿童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为儿童的健康与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院前急救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东湖,廖海东,张乾通,等. 舟山海岛新区2019—2021年儿童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及急救处置现状分析 [J]. 中国乡村医药, 2023, 30 (12): 55-56.
[2]纪学颖,樊冬雪,陈志刚,等. 院前救治的儿童意识障碍浅析 [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 9 (09): 1219-1222.
[3]陈双婵. 整体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 36 (02): 105-107.
[4]王瑶瑶,解启莲,唐明星,等. 区域性儿童急救中心主动转运危重患儿在儿童急救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 (20): 242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