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控制的国网电力施工企业效益提升研究
张华伟 苏蕾蕾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驻马店供电公司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中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深化,国网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国网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探索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径,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成本控制;国网电力施工企业;效益;
一 国网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网电力施工企业作为承担着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重任的重要力量,其成本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网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控制压力国网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成本控制意识逐步增强,但仍有待提升 [1]。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国网电力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并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视精细化管理,努力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然而,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缺乏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成本观念淡薄,过于注重产值规模,忽视成本效益,导致成本控制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另一方面,成本控制体系初步建立,但仍不够健全。大部分国网电力施工企业都建立了基本的成本控制体系,包括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控制责任制、成本分析制度等,一些企业还引入了标准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但是,国网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仍不够健全,存在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成本控制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成本分析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成本控制措施难以有效执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网电力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建立了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提高了成本管理效率。然而,整体上国网电力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成本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制约了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效益提升策略——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文化建设,将成本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使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主题培训、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等,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关注成本、节约成本。企业领导者应率先垂范,树立成本控制标杆,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决策,传递出对成本控制的高度重视。定期举办成本控制知识竞赛、最佳实践评选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成本控制文化氛围,使成本控制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刊物、宣传栏、内部网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成本控制的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使全体员工形成共识,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建立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成本控制责任,将成本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个人,形成“人人讲成本、事事讲效益”的良好氛围。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指标体系,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成本控制责任和目标。通过建立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实现成本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及时了解成本控制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将成本控制成果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对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企业可以设立成本控制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和团队进行重奖,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可以通过开展成本控制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鼓励员工积极为成本控制献计献策,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形成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格局。通过加强成本控制文化建设,建立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机制,使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成本控制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提升企业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三.企业效益提升策略——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入手,科学编制成本预算,明确预算目标和控制限额。通过建立成本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调整和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成本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在预算编制阶段,应充分调研市场情况,综合考虑项目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成本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预算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此外,还应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各级单位和人员严格执行预算,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定额和标准成本,并将其作为成本控制的基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成本定额和标准成本进行管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避免超支浪费。通过建立成本定额管理制度,明确成本定额的制定、修订和执行流程,确保成本定额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对成本定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定额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成本定额得到有效执行。还应建立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将各项成本支出与其对应的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成本控制水平。
优化成本核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如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并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提高成本核算效率。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程序,确保成本核算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加强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成本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将成本核算数据与企业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等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价值,为提升企业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四、.企业效益提升策略——应用信息化手段
应用信息化手段是提升国网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其中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成本预测和控制是两大关键举措。企业应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成本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该系统集成了项目立项、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进度控制、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等功能,能够全面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工作,实现项目成本的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和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成本预测和控制,提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3]。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成本预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对历史项目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成本波动规律,建立成本预测模型,对未来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监控和分析各项成本数据,及时发现成本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成本失控。通过这两大举措,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为提升企业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是提升效益的关键。通过精确的成本预算、实时的成本监控和科学的成本预测,企业不仅能有效降低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展望未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将为国网电力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京.基于成本控制的国网电力施工企业效益提升研究[J].理财,2024,(11):88-90.
[2]王文旭.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天津经济,2024,(10):61-63.
[3]宋文国.从经济统计学角度谈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路径[J].中国会展,2024,(19):115-117.DOI:10.20129/j.cnki.11-4807/f.2024.19.033.
作者简介
张华伟(1977.7.23),性别:男;籍贯:河南;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硕士;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苏蕾蕾(19177.9.12),性别:女;籍贯:河南;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