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电网规划建设问题

作者

郝鑫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广东省湛江市 524000

东省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指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本文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电网规划建设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电网的新要求,阐述了当前电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诸如供电能力不足、布局不合理、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提升供电能力、优化布局、加强智能化建设等,旨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电网规划;问题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对电网的要求

(一)供电能力的提升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功率电器如空调、电热水器等广泛使用,使得居民生活用电负荷大幅增加。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灌溉设备、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就要求电网具备更强的供电能力,能够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避免出现供电不足导致的频繁停电现象。

(二)供电质量的提高

对于一些农村新兴产业,如农村电商、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小型作坊等,对供电质量要求较高。电压波动、频率不稳定等问题可能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影响生产经营。而且随着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也需要稳定的电压来保证正常运行,减少电器设备的损坏率,提高供电质量成为新农村电网建设的重要目标。

(三)电网布局的合理性

新农村建设往往伴随着村庄规划的调整,新建住宅、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发生变化。电网布局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确保线路走向合理,避免与村庄发展规划冲突。同时合理的电网布局可以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四)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在信息化时代,新农村建设也需要电网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水平。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故障并快速修复。例如,通过智能电表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和用电信息的实时反馈,为电力管理部门和用户提供便利;同时智能化的电网可以更好地与分布式能源资源进行协调,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二、新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能力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变压器容量较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在用电高峰时期,变压器过载运行,导致电压降低,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特别是一些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变压器容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农村电网中存在大量老化的配电线路,这些线路电阻较大,在传输电流过程中电能损耗严重。而且部分线路截面较小,无法承载较大的电流,限制了供电能力。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建设初期规划标准较低,线路老化和截面不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电网布局不合理

一些农村在进行村庄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电网布局。新的房屋建设可能会影响线路的走向,甚至导致线路需要重新规划和改造。同时,电网规划也没有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如戏台、学校、卫生院等统筹规划,可能出现供电不足或供电困难的情况。在一些地域广阔的农村地区,供电半径过大,导致线路末端电压降过大。这不仅影响了供电质量,还增加了线路损耗。而且过长的供电半径使得故障排查和维修难度增加,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三)智能化建设滞后

农村电网中智能电表的普及率虽然有所提高,但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断路器、智能监测终端等应用较少。缺乏这些智能设备,电力部门难以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无法及时掌握电网故障信息和电力负荷情况。

随着农村分布式能源(如分布式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的发展,电网与这些能源的融合存在问题。由于缺乏智能化的协调控制机制,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可能会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电压波动、谐波问题等,同时也无法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为农村供电。

(四)资金投入不足与成本回收困难

新农村电网规划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农村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电力企业和政府对农村电网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这导致电网改造和建设进度缓慢,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农村居民用电价格相对较低,且部分农村存在电费收缴困难的情况。同时农村电网建设成本较高,使得电力企业在农村电网建设中的成本回收面临挑战,进一步影响了对农村电网建设的积极性。

三、新农村电网规划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升供电能力

根据农村用电负荷增长趋势,对变压器容量进行科学评估。在负荷集中且增长迅速的地区,适时更换大容量变压器或增加变压器数量。同时,可以采用节能型变压器,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提高供电效率。对老化严重、截面不足的配电线路进行更新改造。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和截面,降低线路电阻,减少电能损耗。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未来一定时期内农村用电负荷的增长情况,预留一定的容量裕度。

(二)优化电网布局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阶段,电力部门应积极参与共同制定电网布局方案。使电网规划与村庄的整体规划相协调,预留电力线路通道和变电站等设施的用地。对于新建房屋和公共设施,提前规划好供电线路,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通过“小容量,多布点,短半径,标准化”的乡村地区用电方式,合理增设变电站或配电变压器,缩短供电半径。在农村负荷中心附近建设变电站或安装配电变压器,减少线路末端电压降和电能损耗。同时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电网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布局的科学性。

(三)加强智能化建设

加大智能电表、智能断路器、智能监测终端等设备在农村电网中的应用。通过这些智能设备实现对电网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建立电网运行数据管理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电网故障隐患和异常运行情况,提高电网的运维水平。研究开发适合农村的智能微电网技术,实现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有效融合。建立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的协调控制机制,对分布式能源的发电功率进行实时调控,避免对电网电压和频率的影响。同时,可以利用分布式能源实现农村局部地区的供电自给自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对外沟通协调工作

电网工程建设中设备点位置的确定,以及线路走廊设置多存有复杂性,因此会造成建设滞后或施工无法进展的情况,更甚者会加重工程施工难度,从而使工程造价提高。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部分,应与村居委主动取得联系,在其一定的支持下,对各方阻力做到排除,以使工程建设开展顺利。在受理客户报装阶段,正式明确线路走廊以及设备定点空间,以坚实电网项目建设的基础。

三、结语

新农村建设中的电网规划建设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面对当前存在的供电能力不足、电网布局不合理、智能化建设滞后和资金问题等,需要政府、电力企业和农村居民共同努力。只有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电力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其与农村地区的实际相符,从而有效的对农村电网进行统一的规划,才能构建安全、可靠、智能的农村电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立,胡文博,左井.新能源电网规划的区域性差异及应对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27):74-76.

[2]徐超.主动配电网规划理论和工程建设实践分析[J].电工技术,2024,(09):101-103.DOI:10.19768/j.cnki.dgjs.2024.09.027.

[3]杨焰.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及优化措施[J].自动化应用,2023,64(S2):4-6.

[4]李晔,吕海霞.面向新能源消纳的电网规划方法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3,(09):3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