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施工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

李想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施工单位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本控制和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常面临诸多挑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控制不到位、变更频繁等问题。本文将围绕施工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预算管理在施工单位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涉及到项目的成本控制,还关系到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预算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预算编制的不科学、预算控制的不到位、工程变更的频繁发生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和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深入探讨施工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施工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

1.1 预算编制

在编制预算时,施工单位需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包括工程规模、施工难度、工期要求等,同时结合市场价格波动、历史成本数据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各项成本进行合理预估。这一过程中,通过广联达算量软件,施工单位能够高效、准确地计算出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为后续套价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而未来软件等套件软件工具,则能帮助施工单位及时套取清单综合单价,确保预算价格的合理性和时效性。此外,预算编制还需充分考虑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如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工期延误等,并为此预留一定的成本缓冲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施工单位能够在项目启动之初便为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内容广泛,涵盖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各项成本的监控与调整。施工单位需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明确各项成本的责任人和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和方案,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例如,对于材料费的控制,施工单位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优化采购计划、加强库存管理等方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于人工费的控制,则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技能培训等手段,提高人工效率。同时,预算控制还需与工程进度和质量把控紧密结合。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进度,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避免因工期原因而造成的成本费用的增加。同时,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减少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返工和维修成本,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总成本。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对分包商的管理和监督同样不容忽视。施工单位需加强对分包商的资质审查、合同签订、过程监控和验收结算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分包商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避免出现成本超支和质量问题。

1.3 结算编制与核对

结算编制与核对的内容涉及工程量、单价、总价等多个方面。施工单位需利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和未来套价软件等工具,对工程量和价格进行精确核算,确保结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施工单位还需加强与甲方的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在结算核对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对甲方提出的疑问和异议进行耐心解答和合理解释。对于双方存在的分歧,应积极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确保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细致、严谨的结算编制与核对,施工单位不仅能够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还能够为项目的最终结算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保障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施工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不科学是首要问题。施工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预算人员如果对工程的实际状况、施工图纸、人材机预算价格和实际成本价格进行深入的询价以及分析,就可能导致预算价与实际成本价存在较大偏差,进而不能全面细致地反映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支出的对比情况。此外,历史数据的不准确也是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的重要原因。预算控制不到位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施工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就难以实时掌握成本变动情况,从而增加成本超支的风险。同时,一些施工单位虽然制定了成本控制措施,但由于措施不力或执行不到位,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例如,对分包商的管理不善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分包商的成本往往占据项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施工单位对分包商的管理不善,就会导致分包商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漏洞,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效果。工程变更签证管理也是施工单位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很多无法预见的情况,也会增加工程造价。例如,由于地质资料不能全部细致的反映整个工地的现场地质状况,而是局部的地质状况,而实际土方开挖施工后,发现地质条件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需要进行地基换填或基础加深;在打桩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淤泥、岩层以及流沙等;另外,地下障碍物的破除等也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以上情况施工单位在编制预算造价时都无法准确的计算。变更签证是记录设计变更和费用调整的重要依据,如果流程不规范,就会导致漏洞和争议的出现。结算争议多也是施工单位预算管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结算过程中,由于工程量计算不准确或存在争议,导致结算价格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一些项目在结算时,由于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发生变化,需要对价格进行调整。如果调整不合理或缺乏依据,就会导致结算争议。另外,如果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歧义,就会导致结算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分歧,进而引发结算争议。这些问题都需要施工单位在预算管理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优化施工单位预算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内部分包成本管理

分包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成本。因此,施工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分包商筛选机制,确保所选分包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在筛选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着重考虑分包商的资质、历史业绩、技术实力、财务状况和市场口碑等方面。通过资质审查,施工单位可以确保分包商具备从事相关工程的合法资质;通过了解历史业绩,可以评估分包商在工程质量、工期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评估技术实力,可以了解分包商的施工队伍和技术设备的水平;通过了解财务状况,可以确保分包商具备承担项目成本的能力;通过调查市场口碑,可以了解分包商在行业内的信誉和声誉。通过严格的筛选机制,施工单位可以选择到资质优良、信誉良好的分包商,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本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分包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要求、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在分包合同中,施工单位应特别关注工程量与价格、质量与安全、工期与进度、付款方式与条件以及变更与索赔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的合同条款,可以有效避免后续执行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确保分包成本的可控性。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在合同中约定分包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激励分包商积极参与成本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3.2 规范设计变更和签证管理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设计变更审批流程。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优化,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和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错误和缺陷,避免因设计问题导致的变更和返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需进行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进行申报和审批,避免随意变更导致成本增加和进度延误。设计变更审批流程应包括变更提出、变更评估、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和变更记录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控性。签证是记录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于结算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单位应完善签证管理流程,确保签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签证管理流程应包括签证提出、签证核实、签证审批、签证记录和签证归档等环节。在签证提出环节,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提出签证申请,说明签证的原因、内容和数量;在签证核实环节,监理单位或甲方代表应对签证申请进行核实,确认签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签证审批环节,应根据核实结果对签证进行审批,确定签证的数量和费用;在签证记录环节,应对签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签证原因、内容、数量、审批结果等,以便后续结算和审计;在签证归档环节,应将签证相关文件进行归档保存,以便后续查阅和使用。通过完善签证管理流程,避免因签证不实或遗漏导致的结算争议和成本增加。

3.3 强化结算管理和核对

在提高结算编制准确性方面,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加强工程量计算、合理套用价格、严格审核变更和签证以及加强内部审核等措施。通过加强工程量计算,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广联达算量软件等工具进行工程量的精确计算,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合理套用价格,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和合同约定,合理套用材料、人工等价格,确保结算价格的合理性和时效性;通过严格审核变更和签证,可以确保变更和签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虚报和重复计算;通过加强内部审核,施工单位可以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对结算编制进行多级审核和审批,确保结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施工单位应加强与甲方的结算核对和沟通工作,及时解决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在加强结算核对和沟通方面,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建立结算核对机制、及时沟通争议问题、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以及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等措施。通过建立结算核对机制,施工单位可以与甲方明确核对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确保双方对结算数据的认可;通过及时沟通争议问题,施工单位可以与甲方进行积极沟通和协商,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提供充分证据支持,施工单位可以在沟通和协商过程中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增强说服力;通过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施工单位可以与甲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互信和沟通,为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施工单位可以确保结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

施工单位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预算控制和细致的结算管理,施工单位可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施工单位应积极寻求优化策略,加强内部分包成本管理,规范设计变更和签证管理,并强化结算管理和核对。这不仅有助于施工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还能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施工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有望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 董涛.中国集体经济,2021(36)

[2]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 陈娟茹.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6)

[3] 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 郭清清.财经界,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