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段越波

陇川县第一中学

摘要: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过于枯燥,缺乏直观性和关联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本文将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科学制作思维导图,并将其应用于课中笔记及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探索

1高中历史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意义

1.1增强历史教学的历史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感。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历史思维导图的应用,老师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向学生讲述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学生甚至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就像亲眼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发生一样。在高中的历史的教学中加入历史史料的教学,能够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感。

1.2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并且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会忽视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完全掌握着课程进度,学生根本无法清楚的了解一件历史事件,他们所记忆的只是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简单的原因。而加入思维导图教学后,就能够是学生真正的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学习,历史史料的讲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想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主动的对历史知识进行查询,与同学展开相关历史事件的探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1.3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高中进行教学历史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让高中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并希望他们能够从历史当中吸取经验,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教育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帮助教师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2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科学制作思维导图

在制作原则方面,首先应始终坚持以一个清晰明确的中央图像作为思维导图的起点和核心,这个图像应当能够概括或代表所学历史知识的主题或核心要点,并以此为线索贯穿思维导图的整个构建过程,从而有效地将知识重点凸显出来,便于学生把握和记忆。思维导图在呈现形式上也应注重线条类型、字体以及字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变化线条的粗细、虚实以及走向,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联系;而通过选择不同风格和大小的字体,则可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强调关键信息,使思维导图更加生动、形象且易于理解。

2.2灵活运用于课堂笔记之中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信息,其中多数信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记忆和理解。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记忆能力,更需要他们拥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在记忆笔记中的重点内容时,往往因为方法不当而陷入困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因此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厌倦情绪。以《辛亥革命》这一章节为例。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内容广泛且深刻,涵盖了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点不仅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链条。学生在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如果采用传统的线形文字结构记笔记,往往会陷入一种机械记录的困境。他们通常以一二三四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等相关信息一一罗列,力求全面覆盖该节中的所有知识内容。然而,这种记笔记方式虽然看似全面,实则存在诸多弊端。

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录这些信息,往往忽略了真正的听课过程。他们只是机械地将老师的讲解转化为文字,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样一来,即使他们记录了所有的知识点,也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记忆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另一方面,传统的线形文字结构记笔记方式往往缺乏直观性和条理性。学生在回顾笔记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还可能影响他们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

相比之下,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它通过将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在绘制《辛亥革命》的思维导图时,学生只需提取出各个重点内容的关键词,如“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等,并通过箭头、线段等方式表示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这样的思维导图不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且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写上“辛亥革命”这一主题词,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各个分支,分别表示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知识点。在每个分支上,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出各个子知识点,如同盟会的成员、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中华民国的国旗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回顾笔记时,学生只需浏览思维导图中的各个分支和关键词,就能够迅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这种直观、简洁的呈现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不再将历史学习视为一种枯燥无味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探索的过程。因此,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对于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2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在对学生们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同时还要对历史资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适合于历史学习的思维模式,更加的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深入的了解各个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就比如我们在对学生们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欧洲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在有这种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们为学生们讲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将历史资料和历史事件的相结合,更加容易的帮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给学生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们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情况。通过史料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们深刻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的冷战关系,并且将学生们所了解的史料内容进行延展。当然,在我们进行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也可以利用史书上记载的史料内容来帮助学生们了解三国时期人口总数下降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三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的残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制作思维导图,并将其应用于课中笔记及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历史知识,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率。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参考文献:

[1]李丽.用思维导图建构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J].求知导刊,2016(13):115.

[2]刘雅莉.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4):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