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江平
南京南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基土方工程作为公路建设的基石,其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质量和寿命。本文旨在探讨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详细分析土方开挖、填筑、压实及排水等关键环节,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引言
路基土方工程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对路基土方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原理
1.1 土石方施工计算原理
在路基土方工程施工中,施工计算是涵盖了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填筑和压实等各个环节,涉及量的精确计算和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首先,开挖计算主要依据地形图和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坡面和基坑的几何形状来确定需开挖的土石方量。这通常涉及到对不同层位土壤和岩石的分类,以及对不同挖掘设备效率的考虑。此外,施工计算还需考虑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含水量、可松性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实际挖方量和运输需求。其次,运输计算涉及到对运输工具的装载量、行驶速度和道路条件的综合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计算还会结合施工进度和现场条件,动态调整运输计划,确保材料供应与施工进度的同步。再者,填筑工艺的优化设计,如分层填筑、碾压参数的设定,都需要通过计算来保证填筑质量。同时,填筑计算也会结合土壤的压实特性,如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以确定最佳的填筑和压实工序。压实计算则基于土壤的力学特性,如压缩模量、内摩擦角等,以确定合理的压实遍数和压实能量。通过计算,可以保证土壤在施工后达到设计的密实度,以满足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此外,施工计算不仅涉及到直接成本,如机械租赁、人工费用和材料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燃料消耗和管理费用。时间估算则基于每项工作的理论时间、实际施工速度和可能的延误因素,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1.2 土石方开挖原理
土石方开挖是路基土方工程的首要工序,其原理涉及地质分析、开挖方法选择、安全措施制定以及环境保护策略。首先,机械开挖常见于大规模、连续的土石方开挖,如推土机、挖掘机和装载机等设备的组合使用,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爆破开挖常用于硬岩层的破碎,通过精确计算和控制炸药用量,实现定向爆破,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振动和噪声干扰。在选择开挖方法时,需综合考虑工程规模、成本、时间要求及环保因素。其次,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建立围挡、设立安全通道和紧急撤离路线是基本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实时监测开挖面的稳定性,预防滑坡和塌方,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此外,开挖过程中应遵循“分层、分段、限时”的原则,避免大面积、快速开挖带来的安全隐患。再者,尽量减少裸露地表,采用覆盖、喷淋等方法降低扬尘;对弃土进行妥善处理,避免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施工期间,遵循噪音控制标准,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开挖后的边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采取生物防护、工程防护等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生态恢复。
二、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2.1 土石方开挖技术应用
在实际路基土方工程中,土石方开挖技术不仅决定了工程的进度,更对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施工设备如挖掘机和装载机能够实现厘米级的精度,精准地按照设计线路和深度进行开挖,减少了超挖和欠挖现象,从而提高土方利用率,降低材料浪费。同时,精确挖掘也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减少了不必要的土方移动,有助于环境保护。其次,高效能运输设备的引入,如大型自卸车和连续皮带运输机,这些设备具有大容量、高运速的特点,使得开挖出的土石方能及时运送到填筑区域,减少了在场内堆积和二次搬运,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运输设备的优化配置,如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调度策略,也在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再者,新型压实机械,如静压式、振动式和轮胎压路机,其设计和性能的提升有助于确保土石方填筑后的压实效果。这些压实设备的改进,如更大的压实能量、更精确的压实参数控制,以及更高的作业效率,使得路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得以增强,从而保证了路基的长期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在土石方开挖技术应用中,施工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设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土石方开挖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监控,包括开挖深度、坡度、边坡稳定性以及开挖面的平整度等。同时,通过现场取样和试验,确保开挖出的土石料满足设计要求。此外,对于质量缺陷的预防和处理,例如对松散土层的处理和排水设施的设置,都是确保开挖质量的重要环节。此外,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和量化开挖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源,如滑坡、塌方和机械事故,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这包括设置安全屏障、定期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举办安全培训和演练,以及设立紧急联络机制,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2.2 土石方填筑与压实技术应用
在路基土方工程施工中,土石方填筑与压实技术直接影响着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首先,土石方填筑工艺包括选择合适填料,根据土壤性质进行分层填筑,以保证各层的密实度和整体性。例如,采用预湿或晾晒等方法调整填料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优状态下进行填筑。同时,通过合理的摊铺厚度、宽度和坡度,以及采用先进的摊铺设备,如滑模式摊铺机,可以提高填筑的平整度和均匀性,降低后期的平整工作量。其次,现代压实机械如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冲击式压实机,它们的压实效率和效果显著提高。通过优化压实工艺,如确定最佳的压实遍数、速度和压力,以及采用多级压实和动态压实技术,能够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减小颗粒间的空隙,从而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的是,压实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如使用GPS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压实参数,确保压实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再者,通过设置质量控制点,采用核子密度仪、环刀法等测试手段,对填筑层的密实度进行实时测量和记录。同时,对填筑材料进行定期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确保填料满足设计要求。对于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如压实不足或超填,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局部回填或挖除重新压实,以避免影响最终路基的质量。此外,在填筑过程中,应减少弃土的产生,通过科学的运输和储存方式,避免土石流失和水土污染。同时,对施工产生的粉尘和噪声进行控制,如采用湿法作业、安装降尘设备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以降低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2.3 路基排水技术应用
路基排水技术在路基土方工程施工中犹如血脉,确保路基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避免水分积聚导致的病害。首先,排水沟的设置应避免对路基产生过大的侧向压力,同时保证水流顺畅,防止水土流失。集水井则需合理分布,确保雨水能迅速汇集并排出,避免在路基附近形成积水。其次,通过排水板形成一个有效的排水通道,能够促进地下水的快速排出,降低土壤含水量,防止冻胀和湿陷,延长路基服务年限。同时,利用地下排水管系统,如HDPE管,这些管道的布置与路基结构紧密结合,既能满足排水需求,又能减少对路基结构的干扰。通过合理的管道直径、坡度和连接方式,确保了排水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再者,现代路基排水设计中,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等生物排水技术利用植物和土壤的自然过滤能力,收集并储存雨水,再通过渗透或蒸发将其排出,减少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依赖,降低了水资源消耗,同时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此外,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包括排水沟的开挖深度和坡度检查,排水板或管道的铺设质量,以及出水口的防堵处理。施工中,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如全站仪和GPS,确保排水系统几何尺寸的精确无误。
三、路基土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路基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和安全运行的关键。首先,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强调了质量计划的制定,这一步骤确保所有参与方对质量标准有清晰的理解,形成上下一致的质量目标。同时,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如质量检查、质量审核和质量改进,以确保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是施工质量的首要保证。施工图的核查则要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传递,避免因图纸错误导致的质量问题。施工方案的优化结合了技术与经济因素,旨在实现质量和成本的平衡。而技术交底则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有全面掌握。再者,通过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对土方开挖、运输、填筑和压实等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核子密度仪、土壤水分仪等,对土料含水量、压实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任何设计或施工方法的变更都应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批,以避免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后期的质量验收阶段,是对整个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总结。这包括对已完成路基的几何尺寸、平整度、密实度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验收标准。同时,通过回填试验、承载力检测等手段,验证路基的长期性能。在验收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验,直至满足质量要求。
四、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在路基土方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不仅是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保障,而且对于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及维护周围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如土方开挖中的滑坡风险、运输过程中的交通事故以及机械操作的伤害风险等。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其次,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如施工区域的隔离、安全通道的设立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并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再者,项目管理团队需建立应急预案,涵盖各类可能的紧急情况,如机械故障、天气变化、有害物质泄露等。每个预案都应包括明确的行动步骤、责任人分工以及与外部救援机构的联系机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真实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响应。此外,通过严格的施工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导致质量缺陷的问题,如开挖深度不足、填筑压实不均匀等。对于已经出现的质量缺陷,应制定相应的修补方案,如局部回填、加强压实,并进行复检,确保修补后的区域达到设计标准。
结束语
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是公路建设的关键,影响质量和寿命。在开挖、填筑、压实及排水等环节,需合理选择设备和方法,强化质量控制和安全。未来,随着技术发展,路基土方施工技术将不断创新,更高效、环保、智能化。因此,需持续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为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玉虎. 公路路基土方机械施工和施工机械管理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 (23): 229-231.
[2]徐艳洁. 公路路基土方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反思探索[J]. 居舍, 2020, (23): 159-160.
[3]刘畅. 公路路基土方填筑与压实施工技术探讨[J]. 居舍, 2020, (03): 61.